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选择暂缓退出刺激的策略,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导致中国可能加息的外部因素就此减弱。
美国经济乍暖还寒
3月18日,美国公布其2月CPI环比实际零增长,低于市场预期的上涨0.1%,同样低于1月的0.2%;该值同比实际上涨2.1%,前值为2.6%。核心CPI月环比实际上涨0.1%,与此前的市场预期一致,前值为-0.1%;该值同比实际上涨1.3%,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4%,前值为1.6%。
美国劳工部日前公布的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环比下降0.6%,降幅远超出市场预期的0.2%。
湘财证券宏观策略部分析师黄国珍认为,美国CPI环比涨幅接近零,说明其国内总需求还是不足,消费没有旺盛起来,而消费不旺的原因是收入增长慢,其失业率可能还是处于高位,因此维持低利率政策是现实的。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3月13日,美国首次失业人数为45.7万,基本与上一周的46.2万持平,稍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为45.5万;截至3月6日,持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为457.9万,略高于市场预期的452.2万,上一周实际为456.7万。
退出步伐放缓
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认为,“CPI环比零增长反应了美国经济脆弱的一面,也表明通胀压力还不是它目前的主要问题。全球商品价格也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高速增长,没有传递到CPI,抑制了美国的耐用品消费,经济恢复速度比较慢。”
欧洲经济方面,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冒余指出,出于缓解希腊等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的考虑,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把握上退出的预期将会进一步放缓。
“主权债务问题或将引发欧元区内部主要国家在财政赤字方面不同程度的削减,在年内甚至2011年内,欧元区的复苏期政策或将会呈现财政政策提前收紧、而货币政策更为放松的局面。财政政策提前退出,将可能使经济复苏情况本已较美国弱的欧洲经济面临经济二次衰退,甚至出现再探底的过程。而欧元区经济再度下行风险的增大也将同时对东欧的出口产生拖累,从而减缓整个欧洲经济的复苏步伐。"李冒余说。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抑制
大宗商品价格与PPI相关,进而影响CPI。黄国珍认为,对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中国的增量影响占比一直很大,但存量占比的大头在美国,因此美国的需求减弱也会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通胀的压力有所缓解。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考虑到能源价格,2010年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的风险也不大。虽然有观点认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受到需求方面稳定支撑在中长期将会呈现出上涨趋势,然而美元中期走强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形成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