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人民币升值图景:有人欢喜有人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3-22  
     有关汇率的争吵已愈演愈烈,但人民币对美元率依然牢牢的钉在6.82的位置,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1%,高速增长的外贸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人民币的下一次升值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靠近那些与汇率息息相关的人们与企业,试图勾勒一幅升值景图。

    ——编者

    消费:短期“穷开心”

    胡蓉萍 李丽

    “能到‘6’就不错了,绝对破‘6’”,国旅导游郑刚站在长安街上当着境外游客的面告诉本报,如果碰到外国游客,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要1美元来换人民币的话,5点几的价格比较通常:“有不少东南亚来的,还总想尽可能多换。”

    和外国游客换过美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再去银行把人民币换回来,换完之后他觉得如释重负,“拿着人民币踏实”。

    从1994到2005

    1973年出生的国旅导游郑刚如今已经进入了他职业生涯的第15个年头。在他进入旅游业的1994年,中国实施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贬值50%。这个50%的贬值有如当年日本把对美元的汇率锁定在360:1那么神奇,使得中国商品在一夜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变得便宜了很多,中国经济从此走上了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而在前一年的1993年,官方汇率价格为1:5.72,但黑市价格为1:12.6。

    “我那时候发现,导游的主业不是导游,而是‘倒爷’,或者叫‘外汇黄牛’。”刚刚入行的郑刚懵了。

    1998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居民个人因私购汇额度为2000美元,不仅额度有限,而且手续繁琐。许多人只有靠关系才能换到美元了,而除了通过银行系统的熟人和外汇黄牛党以外,找导游帮忙也是途径之一。

    许多带外团的导游也扮演了黄牛党的角色,他们既能从外宾那儿廉价换到美元,又能将这些美元高价换给出境游的中国人,轻松地赚得差价,郑刚的很多同行当时就很轻松地从这样的业务上月入过万。

    一些微妙变化是从2005年开始的。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

    那时候会有出国不多的中国游客去欧洲游玩时非常严肃且目光炯炯地问导游:“我可以买一辆车带回国吗?”

    这种内心层次的欲望是建立在人民币日渐上涨的购买力和中国人财富日益积累的基础上的。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年5月21日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6年8月4日,德意志银行AndreasLunding发布报告总结和展望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情况。他预测,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将有600亿海外直接投资产生。

    中国人已经不再满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流行的“简单粗暴”的新马泰游了,他们已经开始追求更精细的、更加个性化的、更有目的的旅游线路。甚至,是跟随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而产生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那时候,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国人将不再仅仅是“游客”。

    意大利著名的歌诗达(Costa)邮轮也在这几年把上海和天津作为了母港停靠,载中国旅客体验豪华邮轮旅行。虽然中国游客让这艘邮轮带上了麻将味和南腔北调,据说和铁达尼号完全是两回事,但无论如何这是它第一次选择欧洲以外的港口作为母港。

    6.8时代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但随后一直在7.00上下盘整。

    2008年5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人民币进入了6.8时代。这意味着,中国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将进入一个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的时代,人民的收入和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根据首都机场的监测样本,2009年9月,进入香港机场的大陆游客,平均每人消费130美元。

    同一月,在刚刚和大陆“三通”的台湾,尚未全台湾布局的廖廖数台银联POS机上一天的刷卡量是100万人民币。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称,今年春节前后,中国旅客在日本的一次旅行平均消费为20.45万日元,其中中国旅客个人购物最高达330万日元,居各国之首。而法国媒体称,去年圣诞节前夜,一位中国旅客在戴高乐机场商店一口气购买了近5万欧元的法国红酒。

    在日本,中国留学生找一份售货员的工作并不算难。而香港,对化妆品以及奢侈品店员的要求甚至会有“会说上海话”一条。

     20%升值之后

    中国奢侈品协会CEO欧阳坤估计,人民币再升值20%,无论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都基本会拉升全球20%-30%的奢侈品消费。

    “促进奢侈品行业在海外买卖向国内回流。因为关税问题,奢侈品在国内属于一个比较高的价位,如果人民币升值就会使得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有所下降,使得很多在海外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开始回流到国内,可以拉动国内奢侈品的消费。”欧阳坤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李志能却很悲观:“虽然像奢侈品、旅游等行业会出现拉动,但是只是短时间的‘穷开心’。”

    所以也许你去得起美国,也买得起美国的奢侈品了,但同时可能你失业了,你消费不起国内产品,你欠了银行一屁股债。

    欧阳坤就同时担忧奢侈品在内陆建厂的可能性变小。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就会进一步加大,奢侈品品牌在内陆建厂的利润降低。

    当然这还只是小担忧,人民币升值对于整个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一大批出口企业会垮,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汇兑损失会更大。电站、轮船、铁路、通讯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最为突出,某些企业2007、2008年汇兑损失相当于其利润的30%-40%。”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表示。

    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担忧,除了失业率以外,中信银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还担忧股市和楼市再被暴炒,而后快速急转直下,泡沫破裂,农业或许被进口农产品搞垮了,内需将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不过,假如,到2012年,人民币再度升值20%,有些图景依然是正在发生并且可以预期的。WGSN亚太区总经理哈里斯说,中国人今天对奢侈品的热情让她看到了20年前的日本。“奢侈品集团第一次高度统一并且心无旁骛地把所有心思用在同一个消费市场上。现在这一局面又在中国重演了。”

    在中国境内,中国奢侈品行业在过去几年则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中国奢侈品消费为20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86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5%,仅次于日本。

    英国咨询公司OC&C预计,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将在明年增至120亿美元,将超过日本。

    事实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更多消费其实已经通过旅游或出差,贡献给了国外市场,各国消费中的中国贡献目前没有汇总的统计数据。

    或许曾在东京流行过的一种改装悍马车,它的仪表盘镶着宝格丽珠宝,驾驶杆上嵌满水晶……也会在北京偶尔飙过。

    软银赛富高级副总裁唐鹏飞预测,随着人民币的再度升值,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必将加快,甚至通过全球收购快速实现国际化,一些中国精英阶层的生活直径将是横穿整个地球的。

    直飞世界各地,对中国人将不是问题。甚至有个人或者公司一到周末就打飞的到世界各地去采购。

    被称为“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已经开始教女儿学汉语了,他要求保姆只能和他女儿说汉语。而未来,各国电视台的中文学习节目成为了最流行的电视教育类节目,新东方的业务重点成了培训全世界其他的国家的中文托福,周杰伦的歌词成为了中文听力的经典练习题。

    郑刚的那些同事,“做黄牛发的那些自己开公司了,如果没发的,现在不少转做淘宝代购国外化妆品、奢侈品生意了。”

    而他决定再在国旅呆几年,因为他相信,这将是中国境外旅游业大发展,并且实现消费升级的关键几年,“在出国游变得平民化、常态化和普遍化之后,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将呼之欲出”。

    制造业:有人欢喜有人忧

    张斌 胡蓉萍

    “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料价格上涨,金融危机刚刚好一点,人民币如果再升值,真是螳螂在前,黄雀在后。”绍兴某印染公司金先生粗略算了一笔账:现在自己的利润也只有2-3个点,“如果升值5个点,成本很难转移出去,只能转行了。”金先生无奈地说。

    不过,对于人民币升值,也有欢喜的。

    对于原材料进口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是利好因素。“升值对我们这种企业,绝对是好事”,中国林产品经销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斌直截了当地说。

    悲喜之间,谁能破茧成蝶?谁会选择消失?

    锦上添花与危机重重

    人民币升值对大进大出企业的影响尤其明显,尤其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电行业。

    假如人民币升值5%,对于他们,一方面是锦上添花,一方面是危机重重。

    浙江奥奔妮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郑晨爱毫不讳言地对本报说:“人民币升值,对于我的公司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我们是做ODM的,即使提价,下游的采购商也只能同意上涨后的价格,这样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而且他认为对于整个服装行业来说也应该是如此,对企业的真正影响应该来自设计、创新、流行趋势的影响力,而并非人民币升值。

    郑晨爱说:“在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的背景下,2006年纺织服装业出口也曾出乎意料地创下新高。”

    从历史经验来看,汇改之后大进大出的行业会经历重大的行业整合期。整合后行业两极分化现象会更为严重,好企业锦上添花,弱小企业关门破产。

    由此,假如人民币升值,也会有一些企业“消失”或者“被消失”。

    升值的影响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体现在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领域。因为这意味着产品价格优势大打折扣,国外采购商很可能转而购买其他国家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而印尼、印度等国家对这块市场正虎视眈眈。

    如果前文所述的金先生算是主动消失型,还将有一些企业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被消失”。

    北京电机厂的副总经理张振永表示:“人民币如果再度升值,会加强外资对一些行业的控制,例如电机行业。”

    “这个行业里比较有规模的中大型的企业都纷纷被外资或外资金融公司收购。”张振永说,“这几年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电机行业的变化越来越大。原来这个行业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型地位,逐渐地,民营企业占领了一定的主导地位。但是这两三年人民币升值,加上原材料的波动比较大,有一些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企业的老板就选择直接套现了”,张振永表示。

    窃喜者“忧”

    而对于原材料进口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是利好因素。房地产、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金融服务业等行业近期都被资本市场看好。

    假如人民币升值5%,这些行业真的能呈现“一枝独秀”的繁荣吗?

    外界眼里这些理所当然的窃喜者也有着自己的隐忧。

    以航空业为例,航空公司在航油、飞机购买租赁以及维修等方面有大量的美元交易和外债,所以人民币升值让航空公司特别是有大量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受益匪浅”。

    而对于还没有开通国际航线的民营航空来说,又是一番景象。

    某民营航空人士对本报表示,“由于中国航空用油主要还是由中航油公司控制着,通常是以人民币结算,体现不出升值的效果。”

    造纸业也被认为是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人民币升值受益行业。

    业内人士测算,如果人民币升值5%,可直接节约成本11亿元人民币,若考虑增值税等因素,成本降低接近14亿元。

    作为公认的“升值受益者”,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却一再提醒着自己协会下面的企业:“这种事情自己也要分析,不要被别人一说,就自己好像真的成了既得利益者。”

    赵伟说:“直观上讲我们进口的成本是便宜了,但是市场价格是肯定会发生调整的,国外的上游企业会在你的购买力增强之后相应加价,没有人会把利益全给你。汇率的变化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很难静态的去说谁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

    认为造纸行业会成为受益者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行业的产品销售主要是对内的,占到总量的95%以上,只有很小一部分会直接出口。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赵伟详细的分析了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

    他说,我们进口的大多数是原材料、石油、矿砂,都是不需要包装的;我们出口的是什么?纺织品是我们传统的出口产品,大概出口不到2000个亿;轻工产品,一年出口达4000多个亿;这些加在一起等于是6000多个亿,大概占整个出口总额的一半。还有一些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的产品,这些都是需要包装物,里边的说明书,外包装箱、内包装箱,合格证等等,均是各种纸类,产品不同,用量不一样。

    “我们简单地算过这些加在一起每年大概是2000多万吨,这就意味着造纸业的隐性出口占到了整个行业的25%。”赵伟说。

    “升值对我们这种企业,绝对是好事”,中国林产品经销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斌直截了当的说,“以前我们进出口都做,现在我们只做进口了,进口原木,俄罗斯的澳大利亚的美国加拿大的都有,建材家具等做成后在全国各地卖。我们的供货商很多,不是集中于某个国家,不像铁矿石,就那么几个。”

    “如果你本身没有定价权,即便是做进口,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可能也会转嫁到企业身上。出口也一样,如果你本身有定价权的话,你加价也能卖得出去。”李斌说。

    一脚向内,一脚向外

    制造业中还有一些行业,他们游走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与弊之间。

    目前这些企业一脚朝内,一脚朝外,假如人民币升值5%,则会坚定他们的决心。

    上海一家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严陵告诉本报:“我们现在已开始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上,去年底,销售人员由原来的几个人增加到30多人。”公司并提出这样的口号:坚决保证内销产品不缺货。

    不过,与在美国的销售情况相比,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最让严陵头疼的是,产品内销价格固然好些,不过收款比较难。如果走超市渠道,则需要缴纳诸如进场费、促销费等诸般费用,并且产品售完方能结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资金流周转。为保证收款,他们只得通过经销商途径,而且是先收款再放货。

    相反,电线电缆行业巨头们正积极谋求从人民币升值中掘金。升值,对于世界第二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来说,或许正是走出国门的最好时机。

    上海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忠华表示,“走出国门,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无奈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外资巨头的压力。目前,耐克森在中国核电电缆占有80%-90%的份额,占有中国船用电缆50%的份额,并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张忠华说:“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走出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