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生猪散养 喜忧参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2-21  
     目前,我国的生猪饲养模式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虽然这种家庭养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市场上七成以上的生猪供给仍来源于此,饲养专业户和规模养猪场仅占一小部分

    生猪散养 喜忧参半

    生猪散养模式仍有优势

    农户家庭生猪散养的生产成本低。农户可利用简易的猪圈及自产的谷物或副产品和家庭的剩饭残羹进行饲养。此外,农户利用闲暇时间养猪的用工作价即为零,因而这种经营方式下生猪的生产成本最低。

    散养生猪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农户传统的养猪方式具有技术合理性。耕种业为养猪提供了“绝对饲料”,养猪为耕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这也是长期以来,农民保持养猪传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养猪也可视为一种储蓄手段。农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现金的支出只有仔猪费和防疫费用等,而生猪出栏却可以带来数百元的现金收入,在农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背景下,生猪饲养表现为储蓄的一种手段,具有经济的合理性。

    缓解粮食偏紧的矛盾。目前,我国仍然需要动用库存满足每年近50000亿千克的粮食需求。农户利用大量青贮饲料、粮食副产品及残汤剩饭等用来喂猪,能够有效节约饲料粮。

    生猪散养还是调节市场上生猪供给量的有效手段。当价格跌至非盈利区、供过于求时,农户会延迟出栏期,或将自产的猪肉更多的留作消费,作为日常的膳食来源,而在生猪供不应求时,农户会及时抛售生猪,以获取高额利润。

    生猪散养模式存在问题

    首先,农户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饲养方式落后。普遍存在养殖基础设施薄弱、良种化程度低、饲养技术落后等问题。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和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其承受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养猪业主体的养殖户,养猪利润过低,病死猪舍不得毁掉,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这些肉大多被加工成了火腿、肉松、腊肠、熟食等混入我们的餐桌,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对猪肉消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最后,不利于疫病的防制。在当前动物疫病污染面比较广、畜产品大流通、甚至候鸟也可能传播疫病的情况下,落后的养殖方式很容易导致疫病发生。而标准化的现代生产方式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阻断人畜共患病向人类传播的根本途径。丹麦、荷兰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基于先进的生产方式,已经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