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第二条里提到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
事实上,2009年国家粮食局创新托市收购机制,引导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全年收购托市粮食(含油菜籽)1839亿斤,其中小麦817亿斤、稻谷223亿斤、玉米550亿斤、大豆92亿斤、油菜籽157亿斤,拉动了市场价格回升,促进农民增收400多亿元。由于国家粮食局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市场主体,目前全国具有收购资格的多元市场主体已经达到6.7万家。
黑龙江省农民出售稻谷、玉米、大豆的收入,比上年增加近70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决定,对小麦、稻谷按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并分别给予每公斤0.2元和0.21元的直接补贴,对油葵实行保护价收购,各项措施使农民增收约20亿元。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区进一步完善储备订单与补贴收购相结合的办法,较大幅度提高了补贴标准。
为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去年国家粮食局再次较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加大了国家临时存储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中央储备大豆、菜籽油的收储力度。
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局正在引导和支持沿海、西南、西北地区的粮食销区与主产区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促进粮食总量、品种结构和区域供求基本平衡。
为了稳定市场粮价,国家粮食局还指导中储粮总公司落实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油料收购计划和进口转储备计划,会同有关部门下达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规模指导性计划。据统计,2009年末地方粮、油储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8%和43%。
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底,国家粮食局已安排中央补助投资29.5亿元用于粮油仓储物流和烘干设施专项建设,进一步缓解我国食用油罐容量不足和重点粮食产区仓储、烘干能力不足的压力。落实仓房维修改造资金3亿元,改善15个省份实施政策性粮食收储的设施条件。
中央一号文件第6条里提到要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扶持政策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农场)倾斜。
据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透露,该局已重新审核重点支持的168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提供贷款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各地通过信贷支持、财政贴息、退城进郊兴办粮食产业园区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据介绍,安徽省出台一揽子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和精深加工的优惠政策,规划和建设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98个,已完成投资35.6亿元。
中央一号文件第11条里提到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
记者了解到,国家粮食局去年将国家临时存储的115亿斤玉米和39亿斤大豆划转给地方作为临时储备,定向销售给加工企业,促进国产玉米和大豆的加工转化。下达181亿斤临时存储粮和1.9万吨中央储备菜籽油跨省移库计划,充实销区库存,优化了库存布局。仅落实关内销区到东北采购粳稻(大米)运费补贴政策一项便采购粳稻125亿斤,促进了产销衔接,搞活了粮食流通。
聂振邦表示,目前国家掌握的粮食库存充裕,调控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但商品周转库存有所下降,“北粮南运”格局日益突出,畅通粮食流通渠道和加强产销衔接的任务繁重,粮食库存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
他认为粮食宏观调控的重心在于促进粮食供求总量、品种结构、区域布局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重点是完善储备体系,充实销区和薄弱地区粮食库存,增强调控市场能力;引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统筹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进出口,综合运用储备调节、进出口、产销衔接等措施,稳定粮油产品价格,避免市场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