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豆类面临短期调整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1-14  
     美国农业部12日发布的1月份供需报告上调了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至25338万吨,比上月预估值提高了3.1%。其中美豆产量预估值较上月提高了113万吨,至9147万吨,巴西大豆产量预估值提高了200万吨,至6500万吨。大豆产量及结转库存均高于市场平均预期。另外,美玉米及小麦产量的意外上调也与市场预期相左,对农产品价格构成打压,美豆周二晚间跌破1000美分整数关口,大幅下挫4.42%,主力合约期价跌至两个月以来的低点,触及60周线968美分附近。

    而12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将从1月18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消息一出,引发全球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此举标志着央行可能提前着手回收自去年以来极度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受此影响,所有商品周三大幅低开,加重豆类短期下行压力。

    从全球大豆供应方面看,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丰产预期仍然是制约大豆价格的基本因素,这个因素是悬在多头上方的一柄宝剑。受制于此,农产品上涨的幅度和力度远不及金属与能源等品种,再加上农产品独有的季节性特征,2009年大部分时间大豆均呈现振荡上扬、底部逐步抬高的形态,而这种振荡形态在2010年会更加明显。目前来看,能够影响产量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南美大豆产区的天气情况,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对市场仅限于短期内的利空打压。因此,在今年上半年南美大豆关键生长期内,产区天气的细微变化都将成为市场炒作题材,从而加剧市场的振荡。从大豆需求方面看,中国强劲的需求仍使大豆价格获得底部支撑。据海关总署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12月大豆进口量为478万吨,比11月的289万吨大幅增加,2009年1—12月累计进口量为4255万吨,同比增加13.7%,国内现货价格始终保持坚挺。

     后期国际国内货币政策的走向是决定未来大豆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因之前一切利空影响在市场中的弱化都源于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大豆金融属性的一面凸显,而近期央行货币紧缩信号乍现,市场有望向基本面回归,豆市短期承压。但国家的农业托市政策出发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从央行暂不上调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信息可以看出,政府依然本着增强支农资金实力的原则,农业扶持政策将继续对农产品价格构成支撑。国家逐步收紧流动性其本意不在打压,而是防范价格过快上涨、谋求稳定发展的一种策略,豆价继续深跌的可能性不大,弱势整理后仍将上行。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