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报告横空出世 农产品全面遇袭
周二公布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最大的利空出现在CBOT玉米市场。在潮湿的春季延误播种,而在秋季霜冻令几百万英亩玉米滞留田间的情况下,玉米产量上调令市场大感意外。美国农业部大幅上调其对2009年美国玉米作物产量预估至纪录新高131.51亿蒲式耳,较12月报告高出2.30亿蒲式耳,而此前交易商预期产量将减少。单产预计为每英亩165.2蒲式耳,亦高于分析师预估的162.5蒲式耳。
巨大的产量亦转化为利空的2009/10年度年末库存预估以及截至12月1日高于预期的库存水平。玉米年末库存预计为17.64亿蒲式耳。该预估同样远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6.13亿,并高于政府12月预估的16.75亿蒲式耳;当季玉米库存为109.34亿蒲式耳,高于分析师预估的107.22亿蒲式耳,且远高于2008年的100.72亿蒲式耳。
令人意外的产量预估令CBOT玉米期货周二重挫至跌停水准,且油价下挫令玉米期货进一步承压。不过,这一预估可能不是最终产量。美国农业部表示,可能在3月10日的预估报告中做出进一步修正,因潮湿的天气通常使大量作物未完成收割。分析师之前称,大约有5%的作物滞留田间,直到春季进行收割。而本周作物天气改善,对2009年美国玉米作物的收割最终阶段有利。
美国农业部对于大豆产量的预估同样令市场多头心痛。USDA预估2009年美国大豆产量将上调4200万蒲式耳至33.61亿蒲式耳,这是纪录最高水准,刷新了2006年约为32亿蒲式耳的产量。单产也远远高于之前预期的43.3蒲式耳,预估为每英亩44.0蒲式耳纪录高位。但美国农业部周二亦下调其对2009-10市场年度大豆年末库存的预估。新的结转库存预估为2.45亿蒲式耳,低于12月预估的2.55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在报告中称,美国大豆出口预估上调3500万蒲式耳,至创纪录高位的13.75亿蒲式耳,因对中国及其它一些地区的销售强劲,包括台湾、泰国、埃及和加拿大。去年干旱天气导致南美大豆作物减产,令大豆供应紧俏,美国大豆出口销售从中受益。然而,这一局面可能很快生变。
总部位于汉堡的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周二表示,随着南美新作大豆供应进入全球市场的步伐快于以往,未来三个月内美国大豆出口可能放缓,但美国豆油出口仍然高企。《油世界》称,巴西和阿根廷2010年早期大豆作物前景有所改善,且有迹象显示阿根廷增加晚熟大豆播种量,因农户认为国际价格具有吸引力。在巴西,农户播种早熟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我们预计1月相对大量的新作大豆将运抵市场,且2010年1月和2月之间,巴西大豆出口将高于去年同期。
另外,美国农业部在周二公布的首份作物种植面积预估报告中表示,由于玉米和大豆收割推迟,加上价格低迷导致美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创下97年来最低,远低于交易商之前预期。美国2010年冬小麦种植面积预计为3709.7万英亩,较2009年大幅减少600万英亩左右,而这些面积都有可能转向大豆和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