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明显,通胀预期增强
我国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外贸、CPI双双转正,工业生产增速接近历史高位,种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呈现“V”型反转走势。2010年,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将进一步复苏,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综合来看,当前的宏观格局有利于商品市场继续在高位运行,对豆类市场形成较强的支撑。此外,在整个一季度,由于国家政策“前松后紧”的惯性,也将为大宗商品的上涨提供较好的外围环境。
国内收储政策支撑连豆价格
自国家2009年11月份开始实施新一轮国产大豆收购政策以来,大豆现货价格依旧保持平稳上涨的态势,近期更是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寒冷风雪天气影响,交通运输受阻,增强农民惜售心理,国储收购进度放缓,部分油厂甚至出现了库存紧张的情况。截至上周,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价格多集中在3780—3830元/吨附近,若再加上企业收购大豆中间发生的一些费用约70元左右,大豆入库的最终价格应该在3850—3900元/吨之间。而目前2月份船期进口大豆到港的成本价格在3925元/吨,另外在国储补贴政策的作用下,国内连豆价格依旧显示出较强的购买优势。
商品基金看好农产品
12月份,一些重要的商品指数基金纷纷宣布将对其商品指数权重进行调整。大豆的比重从5.81%增加到7.91%,豆油的比重从2.28%上调到2.99%,表明未来基金整体看好农产品市场,主要是基于2009年整个农产品市场一直处于产品估值的洼地,未来的上涨空间比较大,所以2010年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转战豆类市场,而年初正是其逐渐建仓的密集期,此举又极有可能与之前基金大幅增持的大豆净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豆价格上行。
南美大豆变数犹存,利空或变利多
目前,南美大豆已基本播种完毕,播种面积也基本符合增加的预期。受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影响,各种预测机构甚至美国农业部都给出创纪录的丰产预期。目前整个市场关注的供需焦点已转向南美,对于丰产的预期市场已经有所反应,对于接下来的漫长生长期,不可预期的因素依旧存在,若发生强厄尔尼诺气候,南美的大部分地区也很有可能由降水丰沛演变成降水过多,这无疑将对未来的产量造成巨大威胁。如果一旦发生类似的事件,前期的丰产预期将会变为很好的利多炒作题材。况且目前的一些媒体已经开始对部分地区的洪涝问题以及巴西的亚洲锈病真菌的威胁等可能影响产量变化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度的关注。
综合来看,在南美大豆未上市之前,连豆依旧具备继续走高的良好基本面,相信在整个外围市场再次企稳过程中,以及国储收购政策的支撑,连豆将在下一轮上涨中成为资金追逐的首选,若后期天气发生变化,连豆的涨势将会更加突出。中期上行的趋势不变,3900—3950元/吨一线建立多单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