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连豆上涨之路不平坦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1-12  
  去年12月,中国进口大豆数量接近500万吨,大大高于上月进口数据。在“中国需求”异常旺盛的推动下,国际豆价持续运行在高位,但在后期南美新豆上市之后,国际豆价如何运行?连豆当前的上涨趋势还会持续吗?

  上周四至周五,国内整体商品市场出现了快速大幅调整,这主要是由于近期商品市场的过快上涨已令商品价格产生了部分泡沫,加上市场存有国家将逐渐收紧信贷政策的预期,以及部分多头借机获利平仓离场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不过,连豆主力1009合约在上周五快速下探至3950元/吨左右时,随即出现了快速反弹,由此可见,3900元/吨的价位将是近期国内豆价的强支撑区域,加上CBOT大豆在60日均线处的技术支撑力度较强,后期连豆有望继续振荡上升。

  中国需求令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旺盛

  自进入2009/2010年度以来,随着美国新季大豆的收获,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持续增加。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31日,美国在新的市场年度里共完成大豆出口3227万吨,达到上一年度全年出口销售量3607万吨的90%,其中已出口装运1975万吨。而占了美国大豆61%以上出口份额的市场是中国。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对豆类和油脂的消费量增长较快,而中国国内大豆年产量不足1600万吨,消费总量则超过5000万吨,这巨大的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中国在去年共计进口大豆4255万吨,其中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超过了2100万吨。另外,截至去年12月末,2009/2010年度美国共计向中国出口大豆1976万吨,其中已装运1291万吨,当前仍有600多万吨的美国大豆有待2010年年初装运到中国。因此,中国对大豆的旺盛需求将成为推动美国大豆期价继续上涨的动力。

  大宗商品牛市促进了豆类价格的上涨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手段,增加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抑制了信贷紧缩。因此,去年全球充裕的流动性造就了商品市场的大牛市。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国内外商品市场更是出现加速上涨走势,牛市翘尾特征明显。在这轮商品牛市征程中,豆类也受到资金的热捧,尤其是在美国大豆季节性出口销售旺季阶段,资金更是大量增持多头头寸,如指数基金持有的CBOT大豆净多头寸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可见资金的推动作用是豆价上涨的直接动力。

  全球大豆丰产预期对价格形成一定压力

  市场预期今年3月份之后,随着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新季大豆上市,将给全球大豆市场带来一定的供应过剩压力。2008/2009年度,南美大豆出现大幅减产,其中巴西大豆产量减少到5700万吨左右,阿根廷大豆减产到3200万吨左右。而2009/2010年度,由于南美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加上未出现大的天气灾害,因此,预期今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将可能分别增产至6600万吨和5300万吨,将创下历史最高产量记录。另外,由于2009/2010年度预计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也将大幅提高至7750万英亩,预计产量可能高达9034万吨,也将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所以,预计全球大豆供应将在2009/2010年度达到2.5亿吨,较2008/2009年度大幅增加4000万吨以上。另外,全球大豆消费量预计仅仅在2008/2009年度2.2亿吨的基础上增加至2.33亿吨,远不如产量增幅大。如此高的增产幅度将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相对过剩,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市场预期,这部分压力将在今年3月份随着南美大豆的大量上市而变得逐渐明显。

  美元走势仍存在变数

  由于当前美国经济相比金融危机时已经大有好转,美国正在考虑何时退出经济刺激方案,因过度充裕的市场流动性也可能制造通胀,从而给经济带来新的潜在风险。因此,今年美国政府对于货币、利率等市场的调控政策将对美元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美元的走势存在较大的变数,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仍具有不确定性,后期值得重点关注。若美国政府通过加息等措施调控货币市场,则美元可能出现较大反弹,至少存有反弹的预期,并会对商品市场产生一系列影响。

  综上所述,后期豆价上涨将因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也变得振荡反复,预计在今年3月份南美大豆上市之前,CBOT大豆仍将以持荡上升为主,主要是由于中国旺盛的需求仍会推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增长。不过在南美大豆丰产并大量供应市场后,中国将会把购买注意力逐渐转向南美大豆市场,此时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旺季也基本结束,预期届时CBOT大豆期价将出现调整。在此期间,我们应注意美元走势对整体商品市场的影响,若美元出现大幅反弹,或将使得大豆市场调整时间提前。但在此之前,尤其是中国迎来传统节日——春节前后,预计豆价仍会呈现振荡上涨的翘尾行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