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加工压榨 » 正文

黑龙江油企亟须壮大产业空间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30  
     国储新一轮收购政策已定,收储伊始,大豆油的集体涨价已经赚足了眼球。

    明眼人一语击中要害:在外资已控制八成以上大豆油市场时,"低价战"将成过眼云烟,只有直接涨价才能让跨国粮商爽到飞。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涨价,还需要理由吗?

    而此刻,黑龙江省油脂企业的产业空间正被集体压制在水平线下,豆农还在为差两毛钱卖不卖豆焦心。跨国粮商的"司马昭之心",该是路人皆知了。

    "这个产业,到底还要不要了?"

    "在我们农场,60%到70%的豆农今年都在赔钱",饶河农场十队的种粮大户赵秀春说。他所在的饶河农场,此前因为大面积"旱田改水田"引起人们关注。今年,在"成本高、产量低、质量差"多重压力下,赵秀春又没能赚上大豆的钱。

    有个笑话。一个人去算命,先生告诉他,30岁以前你是穷困潦倒。此人大喜,问那30岁以后是否大富大贵。算命的说,30岁以后,你就习惯了。

    赵秀春说,他现在就是"习惯了"。

    前阵子,大豆期货价格在高位,赵秀春趁机赶紧卖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他还没想好怎么办,不过"两节后价格就没准了,争取之前卖出去"。

    记者了解到,我国进口大豆一般来自北美和南美,北美大豆跟国内一样"春种秋收",而南美大豆则是两节后上市。这两茬进口相当于两头堵,让只收一茬的国产大豆根本没有喘息的余地。

    马克思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有大豆业内人士笑称,"中国大豆的价格也波动,但是随着美国大豆的价值在波动。"中国豆农的命运不会因大豆油涨价而变好,只会因为大豆价格下跌而变坏。

    和赵秀春一样,上半年还因为农民"合作社"而被寄予厚望的黑河市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树文,也流露出近乎绝望的神情。"今年情况这么差,有些农户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我国2009年全年大豆进口将为4248万吨,较去年增长13.5%。"进口数量太大了。"何树文说,"说到底,我们就是农民,我们的能耐就这么大了。"对产业的信心不足让农户再次有了弃种大豆的想法,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个产业,到底还要不要了?"

    种植成本压力出口受卡

    一年多收,一年少收;一年价格高,一年价格低,豆农完全摸不到自己所收获的作物的"脉"。说到底,农民的增收究竟要靠什么?

    抛开大豆,以五常大米为例。中良美裕在市面上卖出56元一市斤的"天价米",无论其附加值来自哪里,却实实在在为农民带来了好的收益。

    可见,消费才是转移种植成本的出口。

    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认为,如果把大豆当作一种有竞争力的产品来看,那么其生产价值最终应该由终端的消费来体现,而在去年,种植压力被转嫁给了国储;今年,又加入了油脂企业。

    "国储政策虽好,却等于把黑龙江大豆整体定位在了一个‘包袱’上———你不行,国家就给你补。"王小语认为,现在市场价格好,有了补贴大家都在赚钱。一旦市场不好,补的钱就全"化没了"。

    在去年收储的大豆屡遭流拍后,国储开始通过给企业补贴的方式将收储大豆卖给油厂。在新一轮收储政策中,又给出了企业收购每吨8分钱的补贴,加上近来油价高企,省内许多油厂都马力全开。

    豆农能卖出去大豆,油企有了可加工的原料。这一切,都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一旦南美大豆上市,市场将再度波澜起伏。

    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产大豆占国内榨油消费总量已从2005—2006年度的20.85%,降低到2008—2009年度的4.88%。事实上,一直以来,黑龙江大豆的种植成本只转移到中间环节就卡住了,要将压力转移到消费,至少还差着运至销区和销售两个关键环节。

    "企业+农户"能不能救大豆?

    记者在五常市采访大米产业时曾了解到,金龙鱼的母公司益海嘉里连续几年在五常收购稻米,"笼络"了一批订单农户。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全面进军小包装米市场。金龙鱼多年在油业培养出来的广阔市场,令其在其他领域一旦起步,别人就很难追上。

    如果说外资擅于"自上而下"先占市场、再打产品,那么我们黑龙江大豆上上下下都还是一盘散沙。如今,合作社的兴起让豆农这盘散沙有了一线"成型"希望。

    对于加工环节来说,据调研,自2009年初至今,黑龙江省100多家油厂开机6个月以上的不足10家,省内大豆企业多数阶段性开工。他们"吃不饱、长不大、饿不死",产业空间被压制在了水平线下,只能中小规模生产,更无法形成品牌。

    据了解,相比美国转基因大豆367市斤/亩的单产,黑龙江省除农垦系统能达到360市斤/亩,其他地区因生产规模小、混种混收等原因,单产水平不高。

    黑龙江大豆要想实现优质优价,就需要企业和农户的整合。然而,如果不维持常年开工,企业和农户就不能紧密联系。"豆源不充足,中型企业就活不下去。反而是日加工量在100吨、200吨、500吨的小油厂,船小好掉头。有豆就收,收了就加工,不行就停产。"业内人士说。

    要带动一个产业链条整体发展,至少需要一个日加工能力在2000吨以上的油脂企业。

    目前,黑龙江省同时具备大规模加工能力和广泛销售渠道的企业很少。九三是其中之一。

    去年末和上个月,九三油脂分别与农垦集团红星农场以及何树文的合作社签订了协议。按照协议,农户将当年大豆送到加工厂后,工厂承诺在未来6到8个月内农民可以随时定价、销售,这样既摆脱了农民"惜售"心理的束缚,又保证了工厂有豆可用。同时让农民省下了运输、存储、损耗的费用。

    "今年只是试点,明年九三将从大豆的种植开始,明确使用非转基因的大豆种子、化肥、农药、收割等种植的标准。到最后大豆进入市场,形成对整个过程的跟踪体系。"九三油脂集团副总杨宝龙告诉记者。

    能否打造中国的有机大豆品牌,能否改变目前种植规模小而分散、品种不一、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能否扭转非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卖不上好价格的局面,但愿"九三"这个"敢死队员"能给出个答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