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涨价引发“油”水外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29  
     近日,食用油行业再次掀起了一轮涨价潮。金龙鱼、福临门等几大品牌,几乎同时宣布上调大豆油、调和油、菜籽油等品种的价格,涨幅在10%上下。至于涨价背后的原因,有些莫衷一是。

    生产商给出的理由是:进口大豆主产区南美,今年遭遇了旱灾,国际大豆交易量跌价升,带动了国内大豆价格上涨。数据显示,从今年7月到12月初,大豆毛油价格已上涨15%—18%,精炼一级大豆油价格上涨13%—15%。

    但有人驳斥了这种论调,称油价上涨与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人为因素才是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今年世界大豆供给增长了16%,“价格上涨缺乏支撑”。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周有金表示,我国进口大豆采购,一般都提前6—8个月,也就是说我国现在使用的大豆是今年初采购的,当时的价格大概在3400—3500元/吨左右。这还是保守估计,由于大型企业长期进口大豆,很多价格控制在3100—3300元/吨之间。本轮豆油涨价之后,多数企业利润空间巨大。每压榨1吨大豆,实际效益恐怕已经超过700元。

    更为引人关注的因素则是我国食用油价格的“不由自主”。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周冠华介绍道,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ADM与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丰益国际旗下的子公司益海嘉里,正是占据全国食用油行业半壁江山的金龙鱼的“主子”。周有金表示,2009年全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是4200万吨,占到了全国大豆油市场的90%,国产大豆对于食用油市场的定价权早已丧失。

    “外资企业大多具有充足的国际粮源,能够很快察觉到全球形势的变化。长久以来,国内企业在进行调价的时间段上,就逐渐养成了跟风的形式,其实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一种正常现象。”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表示,“现在是消费旺季,这才是涨价的根本原因。”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面上看,原料涨价确实导致加工环节利润减少,但从跨国粮商的经营模式来看,他们控制着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部环节,加工环节减少的利润,其实早在流通环节就已经落入跨国粮商的口袋。实际上,跨国粮商进行全球粮食产业链整合,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微薄的加工利润,而是看中了大豆贸易中更可观的收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