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本月的大豆进口有可能会达到400万吨,受此影响国内豆类市场近期出现回调,但笔者认为,本轮豆类上涨行情并没有结束。
目前美国大豆的收割已经结束,市场的焦点已经顺势转移至南美。截止到12月11日,巴西豆农完成了大豆播种进度的91%,去年同期为92%,而上周为85%,其中前两大产豆地区——马托格罗索以及帕拉纳都已完成。而据《油世界》的评估,阿根廷在经历了去年的干旱以后,大豆产量将从当年的3200万吨回复至2010年的4800万吨,巴西的产量也从5740万吨上升至6370万吨。从表面上看,南美大豆的丰产将在明年4月份给市场带来沉重的压力,但毕竟天气的不确定性犹存,因此现在断定南美大豆明年一定丰产的说法值得商榷。
针对月初的食用油涨价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明年的食用油价格不会上涨,因为目前已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大家没有必要囤油,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也有专家认为,这次调价并不是成本的问题,因为目前到港大豆大多是在年初完成采购,当时大豆成本也就在3400—3500元/吨之间,成本推动之说无从谈起。在政策、媒体的作用下,豆油期货在突破8000后出现回调,但在7650附近站稳也表明了行情的难以大跌,原因其实不言自明——2009年预计的大豆进口量达到4200万吨,占全国大豆油市场的90%,国内大豆的定价权早已丢失。最新消息称,今年美国豆农的心理承受能力是1050美分/蒲式耳,一旦天气等要素出现问题的话,国内市场跟涨是在所难免的。
今年国内大豆早已收割完毕,新收储的展开也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农民年的惜售心理,目前哈尔滨的大豆收购价已达到1.88元/斤以上,农民惜售的底气很大程度是因为今年的减产(幅度为20%—30%),而这种情况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今年年初“替进口大豆作嫁衣”的收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内大豆产业,明年国内大豆产量不容乐观。
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的振兴政策为今年的全球经济政策“打了一剂强心针”,正当澳洲开始连续三次加息、欧美各国开始探讨何时退市的时候,市场突然发生了杜拜宣布推迟还债、西班牙以及希腊两个欧洲国家被各大评级机构调低主权评级等事件,这引发了市场的波动,也让各国更谨慎地考虑退市可能引发的后果。商品也借机进行调整,原油一度跌破70美元/桶,而久跌的美元突然成为了投机者的避风港。不过就目前来看,深陷债务泥潭的美国并不希望美元走强,以美元定价的商品大幅走跌之路也许会就此企稳。
综上所述,豆类尤其是豆油短期内也许会遇到阻力,不过充分的调整可以看作是在为上涨做准备,只要7650这一前期低点不跌破,日后突破8200就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本轮上涨行情并没有到达终点,投资者应继续保持看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