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利空因素接踵而至 黑龙江大豆承压前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16  
     在东北大豆沉浸在国储利好政策的氛围下,黑龙江主产区大豆收购价格顺势上涨,不仅多数豆农的信心得到明显提振,而且省内大豆油压榨企业也享受到市场和政策的有效支撑。近期,食用油的涨价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偏高也都为国产大豆走强奠定基础。然而,市场总是拥有双面性,在利好尚未得到足够消化后,利空因素也接踵而来。在多空拼杀的大豆市场,黑龙江大豆承压前行。

    国际大豆形势利空进口量渐充裕

    现阶段,美国大豆强劲出口需求仍为市场提供着基本面的支撑,但市场已开始担心这种出口步伐能保持多久。巴西新豆将于一个月内收获上市,需求将逐渐转向南美,美豆出口可能开始放慢,贸易商因此开始看空大豆市场,美国中西部地区大豆现货基差报价稳中走软。此外目前南美大豆作物长势整体良好,没有出现显著的天气问题,南美大豆创纪录的产量预期令市场承压。同时外围美元强势格局及原油疲软走势短期也对包括大豆在内的商品市场影响利空。

    近期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新豆上市后,中国签订了1584万吨新产大豆进口合同,几乎是去年同期订单量828万吨的两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1月大豆进口量为289万吨;1至11月累计进口量为3,777万吨,同比增加10.6%;明年1月大豆进口可能在400-450万吨,本月进口可能创下最高单月记录,在460-480万吨之间。后期大量的进口大豆到港对价格的上涨仍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成本价格PK 油厂效益差异较大

    据中华粮网监测,黑龙江主产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3740-3780元/吨之间,价格月涨40-60元/吨不等,并且受近期国家给与省内油厂一次性补贴政策的落实,部分油厂继续提价意愿仍存。按照省内油厂享受每吨160元的补贴计算,现阶段省内油厂采购成本将控制在3580-3620元/吨之间。

    目前,广州进口大豆到港价格3950元/吨左右,价格月涨100元/吨。进口大豆涨价看似能够帮助国产大豆挺起价格的腰板,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进口大豆演绎着两种价格角色。据业内人士表示,多数沿海油厂使用的进口大豆基本为前期定单,一般都提前6-8个月进行采购,目前油厂压榨的进口大豆订货价格仅在3300-3500元/吨之间;而近期到港进口大豆多被国内小规模及缺口型企业消化,规模油厂的利润并没受到港口分销价的明显影响。

    在加工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成本比较下,随着黑龙江油厂大豆收购价格逐步升高,黑龙江油厂压榨利润也受到影响。目前,广州地区大豆压榨利润434元/吨,周比涨67元/吨;哈尔滨地区大豆压榨利润92元/吨,周比跌26元/吨。另外,在出油率的方面进口大豆依然具有优势。

    通胀预期强烈政府或将干预

    关于通胀的市场舆论被炒到了风口浪尖,油价、粮价、菜价的集体上涨也在为通胀打气。目前,国内铁路运费已经吨公里上调7里钱,国家向来对于铁路运输费用控制较严,此次调价也将促使物资运送成本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支持物价上涨,但国家能否掌控好幅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食用油价格,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表示,近两个月,由于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上升,国内食用油加工成本增加,影响近期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但目前价格水平总体上仍比上年下降较多。国家发改委特别强调,由于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受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影响较大,不排除某一时期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

    去年以来,国家对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掌握了大量油料库存,有利于保持国内食用油市场和价格的稳定。如果食用油继续出现大幅涨价行为,政府是否就会释放大量油料库存,并且低价销售抑制企业的涨价行为?政府部门的出面表态,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民心,另一方面也暗示着政府将对过度涨价行业实行打压。

    节日需求短期效应后期企业困难犹存

    据了解,此番油厂大幅提价是建立在一个良好时间背景下,春节旺季需求将使食用油涨价顺利成章。由于春节属短期季节性消费,并不支持企业长期大量生产。在前期的补贴大豆和近期的新大豆收储共同作用下,且两次都有时间限制,黑龙江油厂生产开工率基本满负荷,在不断出货的前提下,市场货源供应充裕将会逐渐显现。尤其对于黑龙江企业来说,在加工利润上逊于沿海油厂,并且在市场占有率上也凤毛麟角。过了这个春节,过剩的产能谁来消化呢?

    现阶段,省内油厂的积极开工生产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部分油厂间相互竞争现象明显,豆粕价格已经跌破3300元/吨,并且这种非良性的竞争或将进一步下拉豆粕价格。在利益面前,企业间并没有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购销市场环境,为市场埋下的隐患是巨大的。与此同时,明年3月份后比美豆更加便宜的南美大豆将上市,也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市场冲击。对于黑龙江省油企来说,停产减产的情况或将再次出现。

    我们看到,国际大豆形势已经不是单一的利多,还兼有利空;国内生产渐趋饱和也难以刺激豆油、豆粕价格继续攀升。虽有国储政策对于国产大豆的保护,但政策是临时的,市场是永久的,在摆脱政策后黑龙江油厂和豆农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黑龙江大豆有压力,未解决!(中华油脂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