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利多因素消化下游增速放缓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12-09
     11月中旬以来,在CBOT美豆期价不断上涨的指引下,受下游季节性需求推动及国家临储大豆政策托市影响,国内连豆粕期货展开一轮新涨势,一度站上近5个月的新高点。纵观整个大豆市场,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大幅增产以及南美洲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定下豆类宽裕供给的格调,而国内市场近期关注的焦点--国家临储政策也已尘埃落定,利多因素被市场逐渐消化。目前豆粕现货价格已经脱离成本区间,在整个金融市场振荡的环境下,近期连豆粕期价高位调整的风险正在加剧。

    美豆出口强劲趋势未来或将放缓

    本年度美豆大幅增产,但良好的出口数据仍为CBOT大豆期价打入了“强心针”,刺激美盘不顾供给的增加而再次上扬。然而目前美豆出口已占全年度出口目标的近80%,中国目前是美豆最大的进口国,采购量已达到上年度美豆进口量的80%以上。另外,近期国家收储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国产豆收购价格为1.87元/斤,合3740元/吨,而美豆明年2月船期进口大豆完税成本已达3985元/吨,随着美豆期价继续上行,进口完税成本还将大幅上扬。对比之下,国产豆对于油厂来说更具吸引力。同时,收储政策的出台增强了豆农销售意愿,未来产区大豆供给压力将得到缓解,对美豆的依赖亦将减弱。因此我们认为,后期美豆出口速度必然放缓,对CBOT大豆期价的支撑作用也将降低,豆类市场回调压力加大。

    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压力加大

    据海关数据统计,此前8、9、10月份大豆进口量为6月份创下高点之后的低迷期,这与前期国内油厂压榨利润下降从而降低大豆进口量有关。随着市场的消耗,国内各港口的大豆库存量已降至历史低位水平。但随着备货季节的到来,我国将在11、12月份迎来爆发式的进口,进口量分别上升至300万吨和380万吨,分别增长30.4%和26.67%.随着进口大豆大量到港,港口库存水平将从前期的历史较低水平逐步攀升。

    港口大豆库存量的低位反弹将使沿海地区油厂豆源得以宽裕,而东北产区有国家收储政策托市,规定给予指定大豆压榨企业和中储粮总公司一次性费用补贴0.08元/斤,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收购的大豆必须在2010年6月30日前加工成豆油,豆粕的市场供给量也将相应大幅增加。因此我们认为,随着进口量的恢复、沿海港口大豆库存量的增加以及国储政策的托市,后市豆粕供给量将大幅增加,这对期现货价格的上扬都将形成一定的利空压力。

    沿海油厂开工量增加,豆粕现货将承压

    进入12月后,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窄幅调整,沿海地区油厂大量执行前期合同,国内各地豆粕市场供给偏紧局面仍在持续。但是随着进口豆到港速度的加快,市场预计从12月上旬开始,沿海地区多数油厂将陆续恢复开工生产。在经历了持续数月的偏低到港量之后,进口大豆到货量持续放大,12月份国内的进口大豆供应将会相对宽裕,这将对目前已处于年内高点的豆粕现货价格施加压力。

    当前豆粕价格的高位建立在紧张的基本面之上,未来随着供应格局转换,价格基础也将作出调整。我们认为,在国内大豆供应量预期充足的前提下,豆粕现货市场将承压回调,回调的幅度仍需进一步关注。

    下游猪价攀升,补栏迟滞

    受供应趋紧与成本因素支撑,近期生猪价格强势上扬。截至12月2日,全国销售均价为12.03元/公斤,周比上涨0.41元/公斤,已全面突破12元/公斤关口。随着猪价上扬,养殖盈利较上个月有所好转,其中猪粮比价为6.68:1,料肉比价为4.76:1,双双上扬。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食品加工企业将展开新一轮备货,供需缺口的放大对猪价的支撑依旧强劲。

    然而,近期原料价格的普遍上扬,不仅拉高了饲料价格,更为明年的饲养成本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饲料价格增速超过猪价增速,养猪利润恐将滞涨反跌。与此同时,在全国生猪价格普遍回升之际,仔猪价格不仅未随之跟进,反而一路回跌。目前,国内外三元生猪均价在12元/公斤左右,而仔猪全国均价已接近18元/公斤,二者价差在逐渐缩小,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仔猪价格低于生猪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当前生猪补栏依然清淡,局部地区高热病与口蹄疫疫情仍在反复,养殖户出于对疫病以及后市养殖成本的担忧,补栏热情消退。二是仔猪价格上不去反映出养猪业整体产能过剩。我们认为,当前猪价回升属于季节性上涨,随着后期节日效应的消退,猪价恐将面临供应压力,阶段性上升将逐步趋缓。养殖业增长速度的放缓将降低饲料加工企业的加工效益,进而降低市场对豆粕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豆粕市场基本面利多因素已逐渐消化,而利空因素正在逐渐显现。在通胀预期和金融市场振荡的背景下,目前豆粕已涨至相对高位,后市涨幅相对有限。在目前的价位上,投资者不应过分追高,应警惕回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