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周回顾
产区价格:本周(11月27日-12月3日)产区大豆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局部有小幅度上调,多数农户和各级贸易主体看好后市。至12月3日,黑龙江哈尔滨油厂标准大豆挂牌收购价3580-3720元/吨,高质量收购价为3740元/吨,较上周同期基本持平;牡丹江油厂报3660-3700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佳木斯油厂报3580-3640元/吨,最高价较上周同期上涨20元/吨;河南许昌商品豆收购价3800-3900元/吨,装车价4000-4050元/吨,较上周上涨基本持平。
港口价格:至12月3日,辽宁大连港报3950元/吨,较上周同期基本持平;天津港报3950元/吨,较上周同期基本持平;山东青岛港报4000元/吨,较上周同期基本持平;江苏张家港报3980-4000元/吨,较上周同期基本持平;广东港3950-4000元/吨,最高价较上周同期上涨50元/吨。
国际价格:12月2日美国美湾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大豆FOB价格为409.3美元/吨,合人民币2794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3884元/吨,比上周同期下跌112元/吨,比去年同期涨978元/吨。
拍卖情况: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通知,自2009年12月1日起,暂停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交易。
二、影响因素
政策:12月1日临储大豆竞价拍卖暂停。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大豆(国标三等)的收购价格为1.87元/斤,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并鼓励大豆加工企业参与收购。据了解,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须具备年5万吨以上的大豆压榨处理能力,所收购的大豆必须在2010年6月30日前加工成豆油。申领补贴的大豆收购总量不超过该企业200天的大豆加工能力。对企业符合上述规定收购的大豆,中央财政按每斤0.08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的定额费用补贴。
供需:随着美国大豆收获临近尾声,加之目前处于高位的美豆价格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农户已开始加快销售步伐,美豆市场供应随之提高。而随着新季大豆收储政策的出台,产区大豆采购不甚积极的局面也有望改善,市场供应偏紧状况有望缓解。
收购:新年度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已经出台,产区市场大豆整体购销状况仍显清淡,局部市场开始启动。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1.87元/斤的收购价格略低于农民心理预期,但国家实行敞开收购和鼓励多主体参与收购还是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和方便,部分农民对当前价位比较认可,并开始少量出货;因补贴后价格与目前市场价格相比有较大优势,加工企业积极申请补贴收购,但受有关部门尚未下达及企业库容未腾出等因素影响,进一步收购新豆工作尚未全面启动;贸易商收购活动持续进行,但因新豆质量参差和外运不畅影响,收购量难以放大。
其他: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整体利润水平(理论)保持高位,其中进口大豆加工利润水平高于国产大豆。以哈尔滨地区目前7450元的四级豆油价格、3480元/吨的豆粕销售价格以及3720元/吨的大豆收购成本来估算,国产大豆理论加工利润约为138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41元/吨。以广东目前7750元的四级豆油价格、3800元/吨的豆粕销售价格以及3950元/吨的大豆进口成本来估算,进口大豆理论加工利润约367元/吨,较上周同期跌9元/吨。
三、后期走势分析
本周美盘大豆期价振荡调整,但在需求强劲的支撑下,预计回调幅度相对有限。09年国家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已经出台,由于补贴收购资格批复和库容问题,企业大规模收购可能将在中旬开始。国家收储政策夯实了国产大豆价格的底部区间,加之油粕需求趋旺支撑,预计后期国内大豆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另外,当前国内大豆收储工作还末全面展开,具体实际操作情况将影响到大豆的价格,应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