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传言黑龙江委托大豆收储企业占六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01  
     今年的大豆收储政策终于让中国本土油脂加工企业松了一口气。国家发改委上周发布公告,宣布今年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其中今年大豆临时收储价格为1.87元/斤,本地大豆加工企业亦被纳入收储体系。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政策使得企业的加工成本大幅降低,并有望将产品南运,夺回部分由进口转基因豆占据的市场。不过,产业链条的不健康注定,这只是“暂时的美好”,还要警惕节后南美豆收获行情。

    每吨大豆补贴160元

    根据通知,大豆临时收储价格为1.87元/斤,略高于去年的1.85元/斤,收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并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合理布设临时收储库点,扩大收储库点范围,对农民愿意交售的粮食要不限收、不拒收,实行敞开收购。与去年收储政策不同,此次收储,发改委准许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国产大豆,并给予每吨160元的补贴。

    发改委规定,东北各省区人民政府要选择当地部分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统计规范的大豆压榨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临时收储价格积极入市,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2009年新产大豆,自行组织加工和销售,自负盈亏。中央财政根据指定大豆压榨企业加工能力和实际收购、加工数量,以及东北地区中央储备大豆实际轮换收购情况,给予指定大豆压榨企业和中储粮总公司一次性费用补贴0.08元/斤,相当于每吨补贴160元。补贴期限与收购期限相同,当市场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临时收储价格一定幅度后,中央财政适时停止补贴。

    目前,选取企业的标准尚未公布,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企业间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按照加工能力划线,年加工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望参与。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若按照5万吨的水平划线,以黑龙江省为例,将有6成左右的企业可以参与收储。据测算,按照每斤1.87元也就是每吨3740元的收储价格,扣除每吨160元的补贴,大豆压榨企业每收购1吨大豆实际只需3580元,每吨最少的利润也在200元,相对于去年已经非常丰厚。

    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表示,目前进口豆在3900元/吨左右,今年的收储政策兼顾农民收益及市场价格,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看好后市的意愿,将会积极地参与收储。另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收购主体越多,卖出的价也就越划算。

    国豆有望重拾失地

    黑龙江一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八成以上的企业已经开秤收购,开工率在七成以上,对新政策大家都比较欢迎,都在等最后公布选取企业标准。去年,国内大豆临时收储主要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大豆收储指标超过700万吨,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一半。直接后果是国产豆价格被推高,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无料可用,大面积停工。而进口豆凭借价格优势直逼国产豆大本营。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郭清保表示,今年大豆收储定价比较符合市场价格,加上补贴后,国产大豆的市场占有量应该会逐渐恢复,相应大豆进口量可能就没有原先预计的那么多。国产大豆有望重拾失地,“毕竟政策对企业非常优惠,企业加工意愿变强。”据了解,如果进口大豆继续保持在目前3900-4000元/吨的价格水平,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因为有国家补贴、成本较低,豆油和豆粕可以重新向山海关以南地区销售,不仅能重新恢复在东北市场的主导权,还能夺回去年被进口大豆抢食的一部分市场。

    产业链根源问题未解

    不过,王小语表示,国内大豆市场受国际大豆影响,现在正是两节前,企业都很乐观。但是企业还是要警惕,春节后南美大豆上市可能会冲击大豆价格。

    和国内水稻加工有类似之处,使用国产大豆的压榨企业有散、多、小的特点。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不会纳入到此次收储体系中。王小语告诉记者,这种特点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于难以形成规模的原因,一是油脂企业利润水平有限,不足以推进整合。二是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一直处于收缩、边缘化的境地,没有话语权。此外,这些油脂加工企业大都被限制在做散油环节,企业没有实力做品牌,产业链不长,无力与中粮以及外资企业竞争。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应该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推进整合,尤其是一些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厂。而且国产大豆决不能转攻食品豆市场,放弃压榨。据其介绍,其曾做过调研,国产大豆也有出油率堪比进口转基因豆的“油豆”,但是因为这两年国内压榨企业受进口大豆挤压,不能保证持续开工,农民种了无人收,也没办法卖给食品加工企业,所以农民不得不放弃这种豆种。产业链不健康使得行业无法健康发展。

    王小语也同意上述观点,其表示,国内大豆蛋白市场在40万吨左右,按照43%-46%的加工产出率,一百多万吨大豆就能保证供给。食品豆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不应引导行业大规模转向食品豆,否则既破坏了原有食品豆市场的平衡,在油脂压榨方面也毫无筹码可言。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