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市场投资者开始看好豆类,尤其是油脂品种。果不其然,10月初连豆开始上扬,11月初进入拉升阶段,在大幅放量增仓中,连豆指数创今年以来的新高。不过短期来看,经过11月23日的商品普涨之后,豆类波动加剧,上扬动能有减弱迹象。
市场有分析认为CBOT大豆走强在于对需求强劲的预期,但我们认为,这一理由比较牵强,就目前的情况还看不到多空的绝对动力来源。因此,还应将关注点集中于国内市场。经过了一个月的攀升后,在国内大豆将集中到港的预期下,连豆类很可能短期内出现调整行情,时间上应密切关注下周。我们认为,经过调整之后连豆类涨势依然可期,此次调整可视为较好的买入时机。
目前,连豆类调整压力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进口大豆将集中到港,有望缓解前期供求紧张局面。近期连豆类上涨的主要基本面支撑因素是国内阶段性供应紧张。10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只有250万吨,是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紧接着11月份的进口也出现了延迟,这导致国内大豆现货供应处于偏紧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大豆将于本月末下月初集中到港的预期让市场心态趋于谨慎,当利好因素消退,继续上升的动力略有不足。
第二,当前现货成交较为谨慎。前期伴随着期价一路攀升,现货市场的热情也空前热烈。但是随着价格的不断升高,现货商的备货热情并未随之放大,市场成交显得比较谨慎。我们认为,市场出现此种情况一是前期贸易商补库需求已经告一段落,积累的库存有待消化;二是贸易商面对高价心存犹豫,不敢继续追高。
第三,大涨之后存在技术调整需要。从技术层面来看,连豆期价已经在超买区盘桓数日,短期上涨趋势线过于陡峭,且期价与长期均线的背离程度加大,连豆类存在技术调整的需要。
第四,市场加息传言令商品市场整体承压。10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正式提出通胀预期管理,加之当月我国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1%,并没有延续环比回升的趋势。虽然如此,市场对通胀预期仍表示担忧。因此,市场突起有关加息的传言,使商品、股市整体承压,打压了此前的通胀预期,引起大量资金离场。前期如潮涌入的资金推高期价,当资金的潮水退去,期价随之回落。
从以上几方面因素来看,连豆类短期内有回调的需要。一旦出现回调,应把握时机买入。我们认为,连豆类上扬的基础依然存在。
1.国际豆油供应呈偏紧趋势
10月份NOPA压榨报告数据显示本年度豆油单产可能降低。该份报告预计年度单产为11.23磅/蒲,而2008/2009年度平均单产为11.43磅/蒲,这意味着在本年度压榨量不变的情况下,2009/2010年度豆油产量将降低14.27万吨。
历年美国豆油供需走势
另外根据11月份的USDA报告显示,2009/2010年度美豆压榨量为4613万吨,比2008/2009年度增加90万吨。但由于豆油单产降低,2009/2010年度美豆油产量仅年比增加1.77万吨,低于11月报告中的增幅22万吨。相应地,2009/2010年度美豆油期末库存应有继续下调的可能,虽然在此之前,USDA已经连续下调美豆油期末库存。南美方面,由于阿根廷和巴西生物柴油掺混率提高而导致两国豆油出口量减少,这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主要出口国豆油供应方面来看,2009/2010年度国际豆油供应格局偏紧。
2.美豆库消比仍处于相对低位
历年美国大豆供需走势
虽然2009/2010年度美豆产量势将达到创纪录新高,但是由于2008/2009年度南美出口减少提振了美豆出口,2009/2010年度美豆库消比还处于相对低位,这制约了美豆深幅回调的可能性。而且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南美产量较高,这意味着南美大豆产区不容有任何的天气问题,而这毕竟是难以实现的。
3.国内流通环节库存偏低
目前国内豆油流通环节中库存相对不高,尤其是零售商库存偏低,为了维护正常经营,这些零售商存在补库需求。与去年下半年不同的是,此时贸易商不再处于去库存化过程中,而是处在重建库存的过程中。在外围经济环境由下行周期转入上行周期的过度阶段,由于经济复苏形势乐观、商品价格整体上涨预期和企业盈利前景看好,流通环节和零售商开始增加成品库存。水、电、煤气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抬高了油脂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贸易商的油脂价格预期。今年北方地区花生和棉籽的大幅减产令花生和棉籽价格上涨,从而拉动花生油和棉籽油价格暴涨,虽然花生油和棉籽油所占中国油脂消费量比重共计仅14%左右,但在心理层面上,这两种油脂的高价对油脂市场整体具有拉动和支撑作用。
4.资金青睐大宗商品市场
在油脂流通环节积极建立库存的同时,期货市场的虚拟库存也在同步累积,油脂市场后市仍被普遍看好。资金的继续流入和做多热情将为油脂期价上涨提供强劲动力。在11月初至月中的上扬行情中,资金入场是最直接的动力,内外盘皆是如此。但此番推动涨势的资金主力却非行业资金,也非出于商业目的。目前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向好,市场流动性充裕,大宗商品市场整体上扬。巴克莱资本在11月1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今年涌入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流入史无前例。在宏观经济展望没有明显反转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第四季的投资流入仍将维持强劲。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领头羊,将可能成为热钱的主要投资流向之一。从今年11月开始,我国CPI同比增长率可能由负转正,将带动居民消费品价格总体上涨。经济复苏形势为资金继续入市提供了前景。近期豆粕期价虽有较大升幅,但期货贴水依然较大,表明后期价格依然有上调的余地,加上第四季度是豆油的传统消费旺季,这也给多方提供了强劲的心理支撑。
5.远期到港成本高企支撑现货价格
目前12月和1月交货的美豆到港成本已经接近4000元/吨,高于目前国内现货价格。进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大豆价格难以大幅走低。大豆远期到港成本将为国内大豆价格提供支撑,从而在生产成本层面和心理层面为油粕提供支撑,而油粕走势将更强于大豆走势。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不论从宏观经济走势,还是豆类自身的基本面而言,豆类中期上扬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对春节前的豆类应继续保持看多态度,但不排除短期内调整的可能性。投资者应关注12月初进口大豆的到港情况,由于部分油厂已开始预售部分豆粕,现货压力应该不会太大。由于目前市场资金市特征明显,波动较快,操作上宜秉持宁多不空或暂时离场,密切关注下月初进口大豆到港动态,根据到港量适时调整头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