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11月报告大幅上调了美豆单产和产量数据,但是利空报告未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因其数据遭到市场的质疑。报告公布当日CBOT大豆期价短暂下挫,但随后开始反弹的表现似乎印证了市场的质疑。随着美豆收割尾声的临近,市场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向出口。截至目前,本年度美豆出口量远高于去年同期,对价格支撑明显。巴西和阿根廷今年大豆产量有望创历史记录,但产区天气不甚理想,给后市炒作天气提供了题材。
今年国内新豆上市以来收购活动并不活跃,近期又逢北方大雪,现货贸易几乎停止。国内市场缺乏新消息的刺激,各方都比较谨慎,静待国家收储政策出台。在周边市场大涨的带动下,CBOT大豆期价再次站上1000美分重要关口,上涨空间被打开。昨日连豆期货向上突破3900关口,后期有望在美豆上涨以及政策的指引下保持强势。
一、USDA报告产量数据利空,但遭市场质疑
美国农业部11月10日早晨公布了最新月度供需报告,大幅上调了2009/2010年度美豆产量和单产数据。产量从上月的32.5亿蒲式耳的水平上调到33.19亿蒲式耳,大豆单产水平从上月的42.4蒲式耳/英亩的水平上调到43.3亿蒲式耳的水平,产量和单产预测超过了市场平均预期。
图一 美国大豆产量料创纪录 单位:百万蒲式耳
图二 美豆单产重回趋势线以上 单位:蒲式耳/英亩
但有分析人士对此存在怀疑,认为前期天气导致的收割延迟已经造成了损失,即使后期收割进度赶上,这部分已经造成的损失也难以挽回,他们认为USDA报告对产量和单产的调整可能有些过大,具体单产要到12月份以后才能最终确定。他们还认为USDA可能在后期的报告中下调这些数据。从近几日CBOT大豆的表现来看,报告当天创下日内新低后大量买盘介入,期价随之反弹,随后再度反弹至1000美分附近,期价的表现也体现了市场这种预期。我们认为不排除后期USDA下调产量数据的可能性。
二、美豆出口将“撑起半边天”
随着美豆收割尾声的临近以及产量的最终确定,国际市场的关注焦点也逐渐向美豆出口转移。在经历了10月份的进口低谷后,中国重新大量进口。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11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350万吨,12月份和明年1月份进口量将超过400万吨。
图三 迄今为止本年度美豆出口旺盛 单位:万吨
截至11月5日,美国2009/2010年度大豆累计出口销售量为2468.18万吨,去年同期为1562.09万吨;累计出口装船725.06万吨,去年同期618.17万吨。本市场年度至今,中国累计购买美豆1511.9万吨,去年同期为828.42万吨;累计装船472.61万吨,去年同期为381.19万吨。
目前美国市场交易商担心,如果阿根廷及巴西大豆丰产成定局,那么中国可能在1月末至2月期间转为采购南美大豆,尤其是在美豆部分单产受损的情况下。不过有消息提醒市场,除了本年度南美大豆面积大幅增长外,更应该关注目前为南美市场所部分使用的快速成长豆种。根据一家欧洲着名农业银行的报告显示,如果南美种植这种豆种,南美的大豆收割期将最快在2010年1月。如果南美大豆丰收且大量提前上市,将对美豆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不过这些担心的前提是南美大豆丰收。
三、南美大豆播种牵动市场神经
在USDA11月供需报告中,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均较上月预估上调,阿根廷2009/2010年大豆产量上调至5300万吨,巴西则上调至6300万吨。2009/2010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将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图四 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为5300万吨 单位:百万吨
图五 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6300万吨 单位:百万吨
如果天气正常,阿根廷和巴西大豆产量均将创历史记录,对于改善全球大豆供应有重要作用。但是南美尤其是阿根廷受天气的影响产量变化较为剧烈,今年正是因为阿根廷遭受干旱、产量急剧下降导致了年初的一波强劲上涨。因此后期仍需继续关注南美产区的天气变化情况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四、国内市场蓄势待发,只欠政策东风
现阶段,黑龙江主产区大豆市场双方购销活动越发趋于谨慎,近期美盘波动频繁,加上临储大豆油厂补贴原料发放在即,因而造成产区大豆价格持续回落,也更加剧了部分地区农民的惜售心态。
由于当前产区市场走货缓慢,粮点收购量受限,已有少数粮点停收。黑龙江新豆开秤后的收购并不顺利,目前虽然陆续有油厂和经销商入市采购新豆,但终因价格波动以及政策问题,使得当前产区大豆购销难以进入往年旺期。黑龙江豆农惜售心态依然较重,这种心态主要是基于今年黑龙江大豆大幅减产的原因。一些地区受到农民持续惜售心理的影响,粮点收购量也仍难保证,再加上新粮收储政策尚未出台,因而贸易商收购谨慎,多数以随进随出为主,等待国储政策的明朗。
五、后市展望及操作建议
虽然本次USDA报告数据利空,但确切的单产水平还需待收割全部完成后进一步确认,不排除后期下调产量数据的可能性。美豆出口旺盛前景将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国内市场仍在静待收储政策的出台,如果收储价格符合市场预期得到油厂的青睐,那么后期连豆有望继续保持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