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盘小幅回调,1,050美分/蒲式耳处阻力较大,预计短期以震荡为主。而国内大豆基本面新利好缺乏,总体供应形势仍令市场承压,期价近期在资金面推动下走高,但上涨基础不牢,主力合约在3,800-3,830元/吨处受到阻力明显,短期可能高位震荡。
国际方面,周三(11月18日)CBOT大豆期货受获利平仓打压小幅收低,市场仍受到资金面及需求面的支撑较强,而美豆创纪录产量预估及南美大豆高产预期对价格上涨有制约作用。其中,1月大豆开盘1,042.5美分,高点1,049美分,低点1,025美分,收盘1,027美分,下跌2.5美分;3月大豆收盘1,033.25美分,下跌2.5美分。
美国农业部周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17日谷物交割地粮库及港口库容占67%,较上周(截至11月15日当周)提高6%。其中,玉米大豆和饲粮库存增加30%以上,这直接影响了升贴水价格。11月18日,美国现货市场谷物升贴水价格承压走低。美国农业部将于19日公布一周出口销售报告,市场预期,截至10月22日当周,当周美国大豆、豆粕和豆油分别位于70万-100万吨、10万-22.5万吨和0.5万-2万吨区间。
南美方面,巴西政府下属的作物研究公司Embrapa表示,已经确认2009/10作物年度首例商业土地上亚洲大豆锈病。首例大豆锈病是在巴西第一大大豆生产州马托格罗索州Pedra Preta发现的。据DTN气象机构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阿根廷土壤墒情受雷雨天气影响将持续得到改善。
国内方面,产区大豆收购价格基本持稳,国储补贴大豆陆续到达油厂,且收储政策细则还未正式出台,油厂收购意愿减弱。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在3,900元/吨左右,部分港口库存偏低对价格形成支撑,但进口大豆即将大量到港仍令市场承压。国储18日第17次大豆拍卖再次全部流拍,市场对偏高的拍卖价格仍不接受。不过,国内豆油消费迎来消费性旺季,油粕现货价格表现坚挺,再加上收储政策预期利好,国内大豆价格存在较强的底部支撑。11月19日,美国2010年2月交货的大豆到中国港口的成本为3,867元/吨,南美2010年5月交货的大豆到中国港口的成本为3,789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