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供需报告明显利空,大豆不跌反涨
根据美农业部公布的11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09年美豆产量、单产分别为33.19亿蒲式耳和43.3蒲式耳/英亩,超过此前市场预测的32.69亿蒲式耳及42.7蒲式耳/英亩均值。单产数据较上月和上年度分别提高了0.9蒲式耳和3.6蒲式耳。这个单产水平创下美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大豆单产纪录。美豆收获面积预计在7660万英亩,和上月报告数据持平,但较2008年面积提高3个百分点。本次报告把产量、单产及期末库存均作了上调,而且远高于市场的平均预期水平,这个数据对市场无疑是明显的利空。
美国大豆收割进度加快,阿根廷干旱仍未缓解
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截至11月8日当周,大豆收割率为75%,符合此前市场预测的70%-80%区间。前一周为51%,去年同期为91%,五年均值为92%。
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塞拉瑞斯公司表示,截止到11月6日,巴西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了48%,上年同期农户播种了41%的大豆,相比之下,五年平均进度为36%,一周前为35%。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三发布的周报显示,截止到11月11日,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了计划面积1900万公顷的33.8%,比一周前大幅提高了21.7%。虽然近几天阿根廷部分地区出现了及时降雨,但是干旱情况并未得到明显的缓解。如果未来几周阿根廷农业产区的干燥天气仍未得到显著的缓解,那么大豆作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来看,南美的种植进度未受到天气的影响,但后期阿根廷的干旱状况将成为市场炒作的主要题材。
国内基本面坚挺,现货回调空间预计有限
本周国产大豆现货价格小幅回落,补贴政策的落实令价格降温,虽然今年最终的收储政策仍未出台,但国产新豆价格坚挺的局面依然在延续。在其它农产品政策提振下,大豆现货价格后期回调的空间预计有限。前期国储转地储195万吨大豆指标确认完毕,其中黑龙江150万吨,内蒙15万吨,吉林25万吨,辽宁5万吨,目前吉林部分指标已经有企业开始使用,而黑龙江各油厂在本周可陆续提库,共计47家企业获得补贴资格。会议对油厂申报指标进行了重新分配,并签订了相关合同,据悉国家要求企业在2月10日前必须出库,而费用须在1月30号前交清,利息也将从本月中旬开始计算。补贴的国储大豆的陆续下放,将缓解短期油厂供应紧俏的状况。
中国海关总署周三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进口大豆252万吨,较9月份减少8%,较去年同期增加18%,高于市场预估的200万吨水平;中国1-10月大豆进口同比增长13.2%,至3489万吨。而从市场预期来看,11月、12月中国的进口量将明显增加,这对市场有供应压力。
下周市场关注的重点应在大豆分销价格上,低成本的进口大豆将在本月后期集中到港,港口大豆价格预期回调将对油粕形成压力。整体来看,连豆回调空间有限,油粕的强势需基本面及外部市场进一步配合。操作上,连豆保持滚动做多思路,3800元/吨附近多单减持。豆粕多单谨慎持有,豆油在7400以上谨慎追高或等待调整短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