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将长期弱势震荡
豆粕供应情况的演变预测:
一、 国储陈豆讲过15此拍卖,仅实现实际销售近11.4万吨,国储陈豆库存依然巨大,为给新豆收储腾出库容,此前已有195万吨国储豆补贴210元的政策(但具体执行情况尚未准确可知)。上述关于国储陈豆的消息,则直接反映出了两个供应问题:一是大量的陈豆依然压在国储手中,企业原料紧张,进而开工率不足,导致近期豆粕供应紧张,这一点从近期豆粕现货销售的实情得到了验证;二是195万吨大豆必须是直接进行加工才可获得210元/吨的补贴,如真正得到了执行,那么加工后生产出来的豆粕将直接缓解目前的供应紧张局面,从而使豆粕价格走向弱市。
二、 国产新豆已经上市,但农民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市场收豆困难,导致短期内油厂开工不足,进而导致短期内豆粕供应偏紧。近期传言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新的收储政策将达到3740~3760元/吨,较去年增加40~60元,但具体的措施尚不明朗。之所以具体措施尚不明朗的原因笔者认为并非政策制定者故意卖关子,而是面对去年国储遗留的710多万吨大豆现实的难以抉择,去年之所以导致大量国储无法顺价销售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豆在中国的廉价“倾销”,今年全球大豆丰收已成普遍观点,因而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大豆在中国的“倾销”不可能终止。面对这种情况,今年的国储政策首先可以肯定,不应该继续如去年般直接收豆,原因是大量收购一不具备库容,二是担心此法继续为国际大豆做了嫁衣,国储依然无法销售的窘境。其次在措施上近期有传言认为国储今年可能拉企业进来参与收购,笔者认为如此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高价收豆如不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何以生存,因此如真采用这一措施很可能是新豆收购不了了之。第三是国家收储企业参与,国家将收储的大豆直接由企业代收,压榨成油后,国家收储豆油,给企业支付相应的加工费用。综合来看,三种收储的方式中,国家将储豆改为储油的可行性似乎更为可信。那么,如果真的采用储油方案,可以肯定,大量的豆粕将在这一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必然导致豆粕后期的供应充足。
三、 国际新豆产量创历史之最。前期因为美国大豆及玉米主产区因天气原因导致收割进度较往年落后,导致市场可供销售的大豆数量较往年同期下降,而导致豆价上涨,这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无论近期美国天气如何糟糕,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已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今年美豆的创纪录产量。同时,南美大豆播种面积的扩大,也保证了南美大豆在明年4、5月份的丰收。因此天气一旦出现有利于收割的情况,豆价将自然回落,上周后几个交易日美豆价格的暴跌已充分说明这一点。同时,有机构预测2009/2010年度美豆出口量为3551.6万吨,但累计协议出口量已在23000万吨左右,完成比例近65%,为近5年同期新高。可见,随着美豆收割完成,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况下,豆粕短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将转变为供应宽松格局。
一周热点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雷亚尔汇率上涨,大豆价格连续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原油市场暴跌,油籽市场涨跌互现
- 2021-03-19数据赋能养猪新时代! ——省饲儿燃启智能育肥新希望&养猪机器人下线仪式
- 2021-03-19中美外交峰会举行前,中国连续三天大笔买入美国玉米
- 2021-03-19阿根廷农户已预售1189万吨大豆和1910万吨玉米
- 2021-03-19截至3月17日,乌克兰玉米出口已达1500万吨
- 2021-03-19南美专家:2020/21年度阿根廷玉米收割工作完成3到4%
- 2021-03-19阿根廷降雨放慢玉米和大豆作物恶化速度
- 2021-03-192021年3月18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19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最新统计:对华销售总量同比增长1.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