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购销不旺 黑龙江大豆静待政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1-09  
     进入11月份,黑龙江新大豆收割已完毕,受夏季主产区旱涝灾害的影响,大豆质量和产量出现双下降。据有关机构调研数据显示,09年黑龙江大豆总产预估减少260万吨,减幅26.6%。而今年黑龙江西北部地区大豆质量差于往年,蛋白及含油率指标低于正常水平,东部地区大豆质量相对较好。伴随减产预期的影响,黑龙江新大豆开称收购并不顺利,虽有油厂和贸易商入市采购新大豆,但终因价格和政策问题使得大豆购销难进入旺期。

    现阶段,黑龙江大豆购销市场趋淡,主要表现是下游市场需求偏弱,农户出售积极性不高,粮点受压停止收购或收购量萎缩。据市场监测信息显示,双鸭山和佳木斯等地油厂都在进行大豆收购,由于油厂持续的收购和提价行为,农户惜售心理有所缓解,村屯毛粮收购价格在1.73元/斤-1.75元/斤之间;省内多数地区大豆毛粮收购价格维持在1.73元/斤-1.78元/斤,商品大豆收购价格在1.84元/斤-1.88元/斤之间,价格运行平稳。

    综观黑龙江大豆市场,主要表现有:一是农户惜售行为。据农户表示,往年大豆收割后集中销售期在11月上旬就会出现,但由于今年大豆收割晚,且多数农户在等待国家收购政策,市场传闻今年大豆收储价将高于去年,所以农户销售积极性不高。虽然今年大豆收购价格呈现稳中走高的态势,但农户反映不热烈,农户惜售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二是贸易商的购销处境。据黑龙江省内多家中小型贸易商透露,周边粮点大豆停收的很多,而且部分货场根本在秋收后就没有参与大豆收购。导致大豆收购积极性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销区需求不旺,由于前期大豆到货充足,以及国内南部大豆产区新豆也上市且农户不惜售,所以黑龙江大豆外运数量减少。迫于销区采购积极性降低的影响,产区部分贸易商为了在高位运行的豆价形势下保证安全,则按需采购,少见大量囤货的贸易商;三是省内油厂采购行为。省内大中小型油厂都在较积极的进行大豆采购,由于油厂分布不均匀,且受需要排队等候卖豆的因素影响,油厂收购进度和速度都比较慢,影响了百姓送粮的积极性。

    上月,国家公布临储大豆补贴政策:2008年至今收储的临储大豆195万吨,一次性补贴210元/吨给大豆加工企业进行压榨。由于补贴后大豆成本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以受到了加工企业的青睐。而继续进行的国储大豆拍卖,在补贴大豆与新大豆价格都低于拍卖豆的情况下,拍卖低成交的情况依然恶化。据有关人士表示,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对玉米和大豆成本利润等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个省(区)粮食局,根据全省(区)玉米和大豆产量、商品量和本次调查的成本利润情况在11月10前上报完毕,为此有专家表示,大豆收储政策或将在本月中旬出台。若大豆收储政策于中旬公布并实施,将极大的刺激农户出售大豆,而且在政策指导价的影响下,粮点恢复收购的情况将趋好、贸易商入市积极性将提高。在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也居高不下的影响下,短期内可刺激产区和销区对国产大豆的流通和消费,也将使更多农户能够享受大豆收储带来的实惠。(中华油脂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