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调整之后仍将上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1-05  
     进入11月份之后,新大豆将陆续上市,短期市场难以得到基本面的利多提振,预计在美农业部11月供需报出台告前,盘面仍将以消化产量增加带来的压力为主。目前国内新豆上市量明显增加,东北大豆收割已经基本结束,前期一直等待的一些大的油厂和现货商收购速度加快,但豆农持续惜售,观望气氛很浓,现货商及油厂依旧采用“听价”的交易方式。今年东北产区黑龙江地区大豆产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豆收购价格形成支撑。预计后期国内豆类走势将以振荡上行为主。

    一、供应压力犹在

    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供需报告显示,全球2009/2010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2.4607亿吨,供应总量仍很大,压力犹在。同时,从历年来的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来看,在历史上同为收割缓慢的5个年度中,美国农业部11月份的作物报告中大豆单产均较10月份有所上调。由于此前各家预测机构对美豆单产预测都远高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因此在11月份的美国农业部预测中单产会否有所下滑还是未知数。10月份inform预测美豆单产44蒲式耳/英亩。

    10月份以来美国大豆产区持续降雨,使得美豆收割期一拖再拖。截止到10月25日,全美大豆收割率仅为4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5%以及5年平均的80%,周改善程度14%。不过笔者认为实际上收割只是一种炒作。况且,美国模型气象机构指出,未来7—10天,产区料普遍保持凉爽干燥模式,因此对产量已经没有大的影响。

    目前正值南美大豆播种期。巴西大豆播种已接近25%。Safras报告,截止到10月23日播种进度已达20%,去年为16%,平均为11%。他们预测本年度播种面积将创记录达到2280万公顷,高于去年的2170万公顷,产量将达6480万吨,去年为5720万吨。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今年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将达1900万公顷,高于去年的1775万公顷。

    根据期价计算的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明年新季的南美大豆较美豆更具价格优势。巴西未来2010年3、4月份的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仅为3400—3500元/吨,按照当前CBOT大豆期价以及美湾大豆价格,12月船期的美豆到港完税成本价格高达3760元/吨。这使得美豆与南美大豆的竞争优势减弱。这也为后期的期价上行增添了压力。

    不过从基金持仓情况来看,受益于经济回暖,商品的投资属性可能重新被挖掘,市场仍倾向做多。据CFTC报告显示,在截止到10月27日这周,基金减持大豆多单11261手,同时减持空单15594手,基金净多单由70132手增至74465手。基金豆油净多单由10257手增至23867手。投机基金在大豆上的期货和期权净多单由75423手减至73022手。指数基金在大豆期货和期权上的净多单由150235手增至154215手。

    在投机基金不断减持美豆的多空持仓的同时,指数基金在有条不紊地增加其在大豆上的头寸,尤其是多头持仓呈现稳步递增的局面。指数基金所拥有的净多持仓的数量足以让美豆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指数基金尚不出现大面积平仓的前提下,美豆大跌的可能性不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指数基金在大豆上的净多持仓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二、港口库存减少

    国内大豆收购价格和进口大豆分销价格继续上涨,进口大豆价格优势再次显现,国内厂商采购进口大豆积极性保持较高水平,近日国内厂商采购的进口大豆大多是明年2月份以后的船期。受进口大豆到货量连续第4个月降低的影响,部分沿海地区出现进口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已在过去三个月中减半至200万—300万吨。国内的需求几乎每年都在增长,就国内目前的需求量和消耗量来看,该库存量是偏低的。未来几周国内厂商对进口大豆需求将会增加,国内供应趋紧意味着进口或将在年底反弹至每月400万吨以上。随着美国大豆收割进程的不断加快,过去两周我国厂商装运美国大豆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后期将继续保持增加的态势,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将会逐步改善。但若美国的船货延期,一些中资压榨商可能于下月停工。目前美国大豆收获延期,或将干扰11月后两周的船期。

    据中国商务部最近公告,中国11月大豆进口量仍将维持较低水平,预计进口量约234万吨,同时商务部小幅调高10月大豆进口量预测。商务部网站公告显示,商务部小幅调高10月大豆进口量至213万吨,之前预测为200万吨。这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大豆月进口,也就是说港口库存压力很小。

    三、国家政策支撑

    目前已确定国家将继续实施大豆收储政策,但具体相关细节仍未出台,市场处于焦急等待之中。越来越多的市场信号显示,今年新作大豆的收储价格将会高于去年的3.7元/公斤。这是完全可能的,在灾年减产的背景下,国家必然会去保证豆农的收益,维护豆农的利益,用较高的收储价格来弥补减产豆农的损失。

    虽然2008年国储大豆收购价与进口大豆的大幅价差令产区油厂陷入尴尬境地,有豆不能收,造成产区产能搁浅,相关品种供应受限。但是,收储政策不得不执行,国家的粮食安全不容忽视。鉴于这种情况,今年的收储政策将会有部分调整,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相关部门正在拟订具体方案。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的收储机制如果发生变化,可以借鉴油菜籽国家收储的做法,让油厂参与到国家临时收储中来,给予大豆加工企业补贴,让油厂消化掉收储的大豆。这样既能够惠农,也不会给企业造成过大压力。国家通过抬高收储价保护了豆农的种植积极性,同时这也将对期价起支撑作用,这确定我国大豆低档支撑位。

    在国家政策的预期支持下,无论豆农还是油厂都看涨大豆。目前北部大豆产区的部分加工企业没有生产,但已敞开收购新豆,严格执行去年的国储收购标准。油厂也忙着采购,如九三油脂的挂牌收购价是1.85元/斤,这也是一年来的新高。然而,价格都高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是收不上来,农民不卖,惜售心理再次增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