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宏观供需面决定连豆短期偏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1-04  
     在经济整体形势好转的大环境下,虽然预期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供应宽裕,但是在南美大豆未上市而美豆延缓收割的支撑下,世界大豆短期面临供应偏紧局面,CBOT大豆下跌的空间相对有限。国内大豆市场在临储大豆不能有效流入市场、国家继续收储政策及市场预期收储价提高,及后期到港大豆数量偏低的支撑下,可能维持偏强局面。

    一、宏观形势整体转好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大都转好,经济上行趋势可能将持续,这表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先行指标均显示转好的迹象。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数月环比不断上升;日本宏观经济景气动向指数延续1-6月来的上行趋势;欧盟经济景气指数,如工业信心指数,工业营建指数和零售信心指数均有显著回升且向上趋势稳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国GDP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5%,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出现增长,虽然GDP为滞后指标,但美国GDP转正明确发出经济复苏信号。

    国内经济回稳态势已经得到国家确认。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则跟以往多次反复强调的“经济回稳基础还不牢固”出现重大改变。政府部门及专家们均预测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0%,经济预期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回暖的信心进一步加强。

    二、世界大豆市场

    在南美大豆上市前,世界大豆供给偏紧。虽然据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预测报告,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将达到2.46亿吨,较2008/2009年度增加3500万吨,但世界大豆大幅增产是建立在南美大豆丰收的基础上。目前南美大豆仅仅处于播种时期,距离新豆上市尚远,而最终的增产幅度仍存许多变数。在南美陈豆可供销售数量有限,新豆上市甚远的情况下,国际买家仍将以美豆市场为主。但是,美豆还有一半以上仍在地里,尽管按目前天气预报来看,后期天气有利于收割重新开始,但前期持续的阴雨天气或多或少会对大豆质量和产量产生一定影响,短期内受收割延迟带来的美豆上市缓慢仍将使世界大豆供应呈现偏紧的局面。即使后期美豆收割顺利进行,产量变动也不大,但较上年度增产800万吨的数量仍大大低于南美结转库存下降1300万吨的数量。因此,在南美大豆上市前,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仍将延续。

    三、国内大豆市场

    虽然从国内大豆的数量来说,应该是较为充裕的,国家掌握着数量庞大的国产大豆725万吨,这个数量占到2008年全国大豆产量近50%。同时,新豆开始集中上市,并且港口还有进口大豆的库存310万吨左右。但是,这仅仅是从数量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2008年临储大豆并不能有效流入市场,至目前为止进行的14次国储大豆拍卖,拍卖成交量仅为11万吨左右,仅占到临储拍卖总量575万吨的1.9%。725万吨的国储仅为隐性库存,并没有有效进入市场。

    同时,虽然新豆开始上市,但是,由于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继续实施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并且市场也传出消息称,今年的大豆收储价格将高于往年,还传言将在3740元/吨收储。国家继续收储的政策给予新豆价格一定支撑,同时,由于今年黑龙江干旱的原因,国产大豆减产幅度较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今年国产大豆产量为1450万吨左右,较去年减少100万吨。在减产的支撑下,农户也有惜售意愿。目前黑龙江主产区东部市场油厂收购新豆价格已达到1.78-1.84元/斤,而周边油厂依旧很难维持一定的日收购量。因此,综合收储政策和减产的支撑下,今年国产豆的价格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新豆上市缓慢。

    进口大豆数量方面,由于我国在9、10月份大豆进口数量急剧减少,9月份进口大豆仅为375万吨,10月份预估到港大豆数量为150-200万吨左右。以10月份预估的200万吨数量计算,1-10月份,我国共进口3536万吨,略高出去年同期454万吨(去年同期为3082万吨),这个数量低于临储拍卖的总量575万吨。

    因此,在临储大豆没有有效流入市场、新豆上市缓慢及后期大豆到港数量偏低的前提下,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

    四、四季度是豆粕和豆油的季节性消费旺季

    对于豆粕来讲,9月以来沿海进口大豆数量偏低,油厂大豆缺货严重,部分油厂开工明显不足,油厂执行合同价的情况较多,供应相对偏紧。同时,由于11月份大豆到港数量可能低于预期,并且将会集中在11月中下旬到港,个别港口在12月初才有船货到港,在货源偏紧的支撑下,油厂挺粕意愿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终端饲料企业备货积极。并且从下游养殖情况看,截至8月底,我国生猪存栏4.58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816万头,环比分别增加1.8%和0.2%,估计9月份生猪存栏只升不降,当前的存栏数量也远大于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4.1亿头和能繁殖母猪4100万头水平,并且随着生猪的生长,对饲料的需求也是一个增长的趋势。因此,豆粕的需求相对较好。

    对于油脂来讲,由于温度的原因,棕榈油的替代作用减少,对豆油和菜籽油的需求增加。由于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菜籽和菜籽油,而近期国家又禁止从加拿大进口带有黑胫病的油菜籽的政策。未来菜籽油的供应量将减少,市场对豆油的需求将加大。

    综合宏观经济形势、国际和国内供需情况,近期豆类市场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总体可能会出现振荡偏强局面。在9月份季节性低点已经探明的情况下,操作上建议趁期价回调时建立波段多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