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危机,国储收购势在必行
黑龙江作为大豆主产区,今年大豆生长历经磨难。自5月份播种开始,长期的干旱对大豆出芽造成影响;随后6月份开始的大范围强降雨天气,低温寡照,使大豆生育期普遍推后;9月份大豆进入灌浆期,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及早霜威胁又对大豆生长造成打击。大面积减产,产豆质量不高,这都必将打击豆农的种植信心及种植热情。因此,在灾年减产的背景下,国家有必要也有义务去保证豆农的收益,维护豆农的利益,用较高的收储价格来弥补减产豆农的损失,保卫非转基因大豆的最后一片净土。目前产区新豆收购价格普遍在3600-3700元/吨左右。
时移价异,国储收购价有调整需求
2008年国家实施的大豆收储调控措施将东北地区豆价稳定在3700元/吨附近,而当时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仍徘徊在3000元/吨左右,与国内形成500元-700元/吨的价差。高额的价差使黑龙江省大部分压榨企业有豆不敢收,被迫停产或减产。时移事易,市场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近期在市场经济预期向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豆收获进度较慢的推动下,CBOT大豆价格大幅上涨。中华油脂网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国内港口豆分销价格普遍在3850元/吨左右,较上月环比增长150元/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00元/吨。参考对比进口大豆3850元/吨的价位,国产大豆在3600元/吨的价位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条件, 同时考虑到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坚定维护豆农利益思路的背景下,加上前期菜籽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强,预计今年大豆收储价格应该高于3600元/吨,定在3700-3800元/吨较为合适。可以说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也为今年大豆收储价格的有所提高留下了空间。
翘首以待,收储相关细则崭新登场
2008年国储大豆收购价与进口大豆的大幅价差令产区油厂陷入尴尬境地,有豆不能收,造成产区产能搁浅,相关品种供应受限。但是,如果不实行大豆收储的话,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就要受到影响。鉴于此前情况,今年的收储政策将会有部分调整,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相关部门正在拟订具体方案。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的收储机制如果发生变化,可以借鉴油菜籽国家收储的做法,让油厂参与到国家临时收储中来,给予大豆加工企业补贴,让油厂消化掉收储的大豆。这样既能够惠农,也不会给企业造成过大压力。但问题是这将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执行起来也将会有相当的困难,能否如市场预期的那样调整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关细节究竟如何,仍需市场耐心期盼。
大豆收储政策的实施,固然有一定的不足及缺陷,但其稳定市场价格、保护豆农利益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视,仍有其长期执行的必要。困难中前行,摸索中创新,相信调整后的国储新政将会更加顺应豆农的心意、适应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