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难题
据悉,按照计划,黑龙江最大的民营油脂企业阳霖油脂集团这个时候已经收到5万吨大豆,但由于豆农在等待国家托市收购的消息而惜售,现在只买到2万吨。进入十月,东北地区新豆面临集中上市,本该处于榨油旺季的各大油脂企业已经开始挂牌大量收购,但今年黑龙江省的收购局面却十分冷清。
上海中期的报告称,目前黑龙江地区大豆购销双方都比较谨慎,当地农户惜售心理较强,油脂企业与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不高,南方地区对食用大豆的需求也未见明显放大。
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分析说,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在于:今年大豆种植成本较高,再加上旱情导致减产预期,农民惜售心理较强;最主要的就是目前国家收储政策虽然已经明确,但数量和价格的不明朗,油脂企业对于原料的价格仍“吃不准”,不敢贸然大量收购,以免像往年那样出现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
去年秋季,由于经济危机冲击玉米、大豆价格严重下滑,中国政府首次在东北四省区启动了玉米、大豆的最低保护价临时收储政策。中国政府希望借助这个占用了数以千亿元计农发行贷款的工具,稳定粮食价格,令农民增收。然而,临时收储政策,托高了当地国产大豆的收购价格,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持续的低价之间巨大的价差使得众多东北油脂企业纷纷由于价格倒挂而停产。
除此之外,“去年国储收购之后,国家抛储政策也让市场有一定的幻想空间”,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究竟按照什么价格抛储、怎么抛、给油厂补贴还是一次性抛储完毕都是未知数,不少油脂加工企业采取消极的停产停工方式应对,从而导致‘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大量副产品短缺’的局面产生。”
眼下,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继续实施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国家再次进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已无悬念,但是并未公布收储价格、数量尚不明确令油脂企业遭遇了如何进行下一步收购策略的“难题”。
价格倒逼
据悉,目前市场上国产大豆价格约为3600元/吨,而进口大豆价格约为3400元/吨。这样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拍底价3750元/吨。
大量进口低价大豆随之涌入,导致国储大豆无法有效回流市场。更为严重的是,被进口大豆挤压份额的国产大豆,因今年的减产而更加被动,占中国市场份额70%的进口大豆进一步入侵中国市场,进入了国产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脆弱的国产大豆产业链正在焦急地等待发改委的救市措施。
新世纪(002280)期货的最新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国家收储的大豆总量为725万吨,约占国产豆的42.6%,但相对于全球24373万吨的产量,仅占有2.97%的比例。中国大豆早已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且进口量全球第一,高达3800万吨,两倍以上于自身的产量。处于这样一个供需地位的国家单独收储,极易形成“价格高地”和“市场洼地”,这将吸引全球更多的大豆流向中国,并打破中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国6月份大豆进口量增至471万吨的纪录高位,较5月增长34%。而1—6月份进口大豆总量为2209万吨,同比增长28.2%。目前CBOT远月大豆到港价只有3280元/吨。按照出油率和到消费地运送里程来算,折合黑龙江豆价不到3000元/吨。这也就是黑龙江压榨企业大面积停产的主要原因,所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收储以外的数百万吨大豆砸在豆农手里,销售无门。美国则成了中国大豆收储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在今年5月13日公布的油料作物展望报告中,美国农业部表示,大量进口并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猛增,而是中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储国产大豆,让价格低廉的外国大豆乘虚而入,而中国自己的大豆则被阻隔在市场之外,成为库存。
据悉,去年是国家粮食局近年来第一次收储临时储备大豆,且价格高于市场价位,今年国储仅销售了储备大豆总量的1.4%,因此发改委只好委托油厂进行加工,并于近期承诺补贴油厂。
国内著名大豆专家吴转普认为,无论国家今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收储,都应当尽早出台,否则将陷入像去年那样不仅油脂企业不敢贸然收购,而且国储大豆被“套牢”,无企业问津。
有消息说,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已经准备在近期对国产东北大豆进行高价“托市”收购,与2008年临时收储不同的是,这一次高价收储国产大豆,将有望成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