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国储大豆拍卖再遇冷 改革收储机制成业内共识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3  
     改革大豆收储机制成业内共识

    出台产业配套措施才是解决危机关键

    10月21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没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消息——计划销售的50.39万吨大豆,实际成交0.18万吨,成交率0.36%,成交均价3750元/吨。其中成交的0.18万吨都在黑龙江地区,而黑龙江本次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大豆30.01万吨。

    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新闻界,国储大豆拍卖再次遇冷的消息都没有人过多关注了。

    竞拍遇冷是必然

    在此之前多次的国储大豆竞价交易中,成交量惨淡,迄今仅10万吨左右。与此同时,新豆已经开始进入市场。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介绍,目前黑龙江境内八成左右的油脂企业已经开始收购,而根据惯例,油脂企业库存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工榨油了。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大豆产区的油脂厂收购价格在1.73-1.82元一斤左右,村屯成交价比较低的在1.66-1.67元一斤左右。这样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储竞拍的底价3750元/吨。

    黑龙江金泉集团负责人表示,现在虽说一直传闻有补贴政策,但是具体如何执行仍不见明确,他的企业虽准备申请补贴,但是并不寄希望于此 能减少亏损。

    而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消息说,大豆今年的收储工作也即将展开。这个消息也同时透露,今年的收储工作可能会修改此前的政策。

    对于现行的国产大豆现货市场价格体系,业界普遍反映“太乱”。国家不断在对国储大豆进行竞拍,竞拍价格居高不下,而按照目前情况,今年新豆也会被国家收储,收储价格肯定也不会低于去年,“新豆下来的第一购买者其实应该是嗷嗷待哺的本地油脂企业,可这些企业根本不认同收储价格”。“竞拍价、收储价、油厂收购价……收储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也是为了调节市场,如今这种多重的价格体系,还能达到预期目的么?”金泉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一边收储,一边竞拍,大豆市场上价格很难平衡。”

    改革收储机制成共识

    多重的定价体系造成了国储豆竞拍的一次次遇冷。但是这种冷遇在黑龙江油脂行业中却被看成是必然:多个油脂企业表示,对于竞拍,他们企业根本不派人参加。

    黑龙江一位国有油脂企业老总认为,如果继续走去年的收储路子,东北油脂企业沦陷就是时间问题。“大豆收储政策必须调整”已经成为业内共识。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日前组织的一次活动上,与会者普遍的共识是:让油脂企业参与到国家临时收储中来。

    改革大豆收储机制,似乎正成为共 识,但如何改?业内并没有统一答案,黑龙江省内普遍的看法是:借鉴今年油菜籽国家收储的做法,给予油脂加工企业补贴,让企业消化掉收储的大豆。

    “说来说去,还是国家补贴。”黑龙江省农科院一位专家表示,企业界的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毕竟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说白了,就是希望政府承担企业的压力,可是政府为什么要买这个单?”

    发改委严控产能扩张

    与大豆价格混乱局面相对应的,是油脂行业的发展状况。国家发改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油脂行业发展状况被形容为“严峻”。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介绍,到2008年底,我国大豆压榨能力已超过8700万吨,其中有日压榨500吨以上的加工厂150家,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了7900万吨,将近8000万吨。但一个不乐观的事实是:目前的我国油脂行业实际压榨量,只有4150万吨,加工利用率只有50%左右,并且新建和扩建的势头不减。

    为应对这种情况,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豆的主产区和沿海大豆加工区要从保证国家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利益出发,做好本地区的大豆加工业的专项规划,加强政策的指导和产业发展引导。严格控制大豆油脂产能的盲目扩张,避免无序的竞争。根据这个政策,原则上不再准入、核准新 建和扩建的大豆油脂项目。

    据透露,大豆油脂加工产能过剩和大量进口冲击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决策部门的警惕,国家发改委决定:结合国务院公布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大油脂工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调整落后的产能,鼓励和引导内资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发展优质产能,促进产业升级。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的关于大豆加工行业的政策表态,已经引起黑龙江境内油脂行业的极大关注。

    “控制产能,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毫无疑问,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油脂厂要受到最大冲击。”黑龙江金泉集团董事长金海龙认为,黑龙江虽然地处大豆主产区,但国储政策施行之后,每年700多万吨产量进入国储系统,黑龙江本地数百家油脂加工企业绝大多数都面临吃不饱甚至无豆可榨的局面。“黑龙江地处内陆,本地产的大豆只能被本地企业零散收购,而进口豆供应稳定,这样的情势下,只能是黑龙江的油脂企业先死。”

    产业配套政策亟待出台

    据美国农业部10月13日发布的油料作物展望报告,2009年美国大豆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增长,对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的出口更是异常活跃,中国进口的数量占到美国将来全部出口量的61%。与此同时,南美大豆对华出口也不甘示弱。而且南美大豆一般都比美国大豆便宜,因此,一 段时期内,南美、北美进口大豆共占中国进口市场的局面就会成为必然。

    面对美国和南美大豆的围攻,今年将继续实行临时收储的国产大豆价格成为关键。大豆临时收储价格去年是每斤1.85元,既高于美国大豆也高于南美大豆,正是因为价格优势,进口大豆今年汹涌进入中国市场。

    理论上,只有放低大豆临时收储价格,才有可能与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站在相同的价格水平线上。但是降低大豆临时收储价格,难以让国内的豆农满意。实际上由于去年大豆临时收储给豆农带来的实际效益不多,今年已经有很多农民将一部分耕地改种水稻或者玉米。根据统计,今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左右,如果今年降低收购价格,来年大豆种植面积还会减少。

    黑龙江大豆协会近期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受灾的一些地区,大豆种植成本达到每斤1.5元~1.6元,降低临时收储价格导致豆农收益减少,肯定会影响豆农的积极性。

    “如果今年临时收储价格维持或者高于去年的每斤1.85元,除了让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渔翁得利之外,收储大豆将来如何消化也是一个大难题。”王小语认为,保护农民利益仅是收储政策的一个目的,“如何让油脂行业发展起来,让整个大豆产业都良性发展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粮食安全。因此,大豆产业的配套措施整体出台,才是解决目前大豆危机的关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