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新豆上市进度缓慢,短期进口大豆库存下降趋势仍将延续
目前,国产大豆的收割已经全面展开,新豆也开始少量上市,新豆收购价格在3.6元/公斤上下。但受今年国产豆减产的影响,农民在此价位表现出一定的惜售心理,收购以小型贸易商为主体,油厂收购仍显谨慎,新豆上市进度较为缓慢。一直以来,市场都在传言政府将以补贴油厂的形式投放2008年国储豆,但传言一直未能兑现,政策的不确定性使油厂在新豆收购面临较大的风险,从而限制油厂的收购进度。如此来看,短期内国产豆大量投放市场的可能性仍不会太大。
而进口大豆方面,据商务部最新的预测数据,9月中国进口大豆275万吨,较8月进口数量下降12%,9月大豆进口量为过去7个月来的单月最低水平。经过8月、9月两月大豆进口数量连续下滑,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也自前期400万吨以上的高位回落至340万吨上下,库存压力得以缓解。商务部预报10月进口大豆到港为150万吨左右,而有预测为250万吨,从目前的预测数据来看,10月大豆进口仍将维持低位。按照目前进口大豆每日9万吨上下的消耗量来看,短期内国内港口大豆库存有可能继续下滑,预计进入11月大豆库存才能有所恢复。节前,国内油脂消费表现旺季不旺,价格偏弱,而油厂为保证压榨利润挺粕意愿明显,再加之节日期间油厂相继停机,导致豆粕现货供应偏紧,而受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下降的影响,估计短期内豆粕现货供应偏紧的局面仍难有改观,价格仍将易涨难跌,随着期现货价差拉大,很容易引发套保盘的进入,从而对期货价格形成支撑。
二、需求稳定有利于支撑豆粕价格
至9月底,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猪肉连续11旬提高,价格持续走高也刺激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据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国内生猪存栏量自6月出现回升,8月达到年内的高点,而且从2009年国内生猪存栏结构来看,所占比重均在10.5%以上,而母猪存栏数量增加,表明持续上涨的生猪价格有效地鼓舞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后期生猪饲养水平仍有进一步放大的潜力。尽管“双节”生猪集中出栏使存栏数量有所下降,但通常下半年仍是生猪养殖的高峰期,9、10月份更是保证春节供应生猪补栏的重要时期,节后生猪价格出现下滑,除节后价格的理性回归外,也显现出生猪存栏数量带来的压力。而换个角度理解,高位生猪存栏数量也意味着近期饲料需求依然强劲,而需求无疑会对豆粕价格带来支撑。
三、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豆粕振荡
自2008年国家实施大豆收储政策以来,国储政策成为影响国内乃至国际豆类市场的重要因素,新豆的收储政策也一直为市场所关注。10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再次明确了今年国家将继续执行对大豆、菜籽的收储政策,但收储的具体政策尚未公布。
目前市场认为,从收储效果以及种植成本的角度考虑,今年收储价格很难超过3700元,极有可能采取补贴油厂的方式收储或对目前的国储豆进行轮储。如果补贴方式最终实施预计会对豆粕市场形成打压,而且由于国内大豆供应的增加,还会抑制进口大豆的需求,从而拖累美豆的反弹。但如果继续执行去年的收储方式,则会对豆粕价格形成较强支撑。尽管目前收储政策的具体方案仍是悬而未决,但政策收储至少为近期豆类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支撑,后期仍须密切关注政策的动向。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USDA10月供需报告,尽管美豆增产幅度低于预期,但由于南美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全球2009/10年度大豆产量较9月预测值调高217万吨,达到大豆产量的历史新高,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也较9月预测值上调。总体来看,全球大豆的供需状况较2008/09年度有所好转,而供需偏紧局面的缓解也将制约美豆的上涨空间。目前,美豆正面临1000美分关口的压力,在天气炒作题材逐步被市场消化后,短期内存在回调的压力,而国内收储政策细节尚未明确,豆类上涨动能明显减弱,但在国内进口大豆库存下降、饲料需求仍然较强、现货坚挺、以及政策支撑下,我们认为豆粕期货回调空间有限,短期内仍将振荡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