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年份基本面情况所决定的历年行情还将继续左右今年的大豆走势,大豆后市将是宽幅振荡行情。主要理由如下:
1.供需紧松拐点年份的9—12月历史走势分析
在这8年拐点年份里,除了2009年以外,其余7年的走势已经知道,我们通过分析这7年的走势来展望2009年大豆后市。供需拐点年份的总体走势见下图:年初开始反弹,上半年达到年内高点,随后期价走低开始下跌,在9—12月振荡。
上面是对拐点年份总体走势的分析,将各年在9—12月的行情单独拿出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在9—12月间均区间振荡,且波动率均小于30%。其中1973年、1977年、1997年、2004年波动幅度超过100,分别为153、121、119、132;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波动幅度非常窄,分别为72、52、56。
2.大豆后市研判:振荡
今年美国大豆主产区风调雨顺,非常利于大豆生长,这也可能使产量创出新高,市场普遍认为8月份USDA的产量预测过于保守。根据USDA报告,2009年8月27日大豆生长条件优良率69%,是1995年以来同时期生长条件最好的年份。历史上生长条件优良率与今年较为接近的1997、1998和2004年的产量都比较高。虽然早霜担忧也给单产带来不确定影响,不过目前的天气报告显示至少未来两周内气温偏高,早霜几率较低。据Bloomberg的报道称,多家农场表示当前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农作物的实际成熟度好于USDA公布的数据。按目前情况分析,预计供需情况较8月的WASDE数据更为宽松。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大豆播种进度落后于正常年份约15天左右,据Informa研究,进度落后年份受早霜的影响会高于正常年份,因此并不能排除USDA报告因担忧早霜而调低大豆产量的可能性。不过因生长条件好,相信产量不会大幅调低。
我们仔细比较了拐点年份USDA的8、9月份供需报告,发现USDA通常不会在9月份大幅调整8月份的预测,通常只会略微调紧或调松新豆的供需。无论大豆的产量调高还是调低,按历史经验基本可以肯定新豆的供需状况与陈豆相比都会得到较大的改观。甚至我们还可以大胆地预测:USDA对新豆的供需观点不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拐点年份大豆价格通常上半年上涨, 6—8月份回落,9—12月之间振荡。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9月报告的新豆预测没有发生180度转身,那么9—12月的振荡走势基调就不会改变。这点从拐点年份的历史规律中也得到佐证,下面我们以供需调紧的1997年和供需调松的2004年为例说明这点。
1997和2004年都属于典型的供需紧松拐点年份,陈豆库存紧涨,新豆库存变宽松。这两年的库存消费8月和9月的库存消费比情况如下。
从上表我们看到,这两年的新豆供需与陈豆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997年9月USDA将新豆供需较8月份调紧,尽管如此,由于新豆供需较陈豆明显改善,因此调紧的新豆供需并没有迎来牛市,大豆依然在9—12月振荡。2004年的9月大豆供需较8月调松,但是大豆并没有因此下跌,而是走出了振荡市,主要因为大豆价格已经在6—8月充分调整。
从以上分析大概可以得到这样一条经验:供需紧松拐点年份的行情通常在上半年由于紧供给上涨至年内高点,6—8月之间价格回调,9月以后振荡。新豆基本面的小幅变紧或变松并不能改变行情的基本走势。
2009年的基本面情况与以上分析的拐点年份非常相似,USDA5月公布的WASDE显示,陈豆库存消费比4.27%,创近40年来的新低,然而5月的报告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新豆基本面改善的曙光。后来6、7、8三个月的报告再次确认新豆供需变得宽松。2009年的截止至目前的行情与历史走势非常一致:美豆指数6月10日达到了年内高点1171,7月16日下跌至低点902,此后进入振荡区间。根据分析,我们认为美豆后市走势的基调仍为振荡行情。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拐点年份的振荡幅度和当年的7与11月价差的高低具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通常价差越大振荡幅度越宽,价差越小振荡幅度越窄。今年907与911价差一度达到240左右,按照历史规律,我们判断后市美豆将是宽幅振荡,投资策略为高抛低吸。目前的美豆价格已经接近前期低点,我们认为当前的下跌空间已经不大,后市的杀跌风险大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