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补贴传闻狙击多头,大豆期价举步维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27  
     本周再次传闻下个月国家将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的大豆加工企业进行一次性补贴210元/吨,总共补贴195万吨。此番消息一出使得原本相对强势的连豆急转直下,前期反弹转瞬回吐大半,市场再次笼罩在阴霾的氛围中。

    从2008年10月到今年4月,我国先后4次在东北主产区进行大豆国家收储,总量达到725万吨,库存压力巨大。而同时,东北的大豆加工企业却面临着无豆开工的紧张局面。8月初曾报道国家计划将部分国家临时储备划转为地方储备,定向销售给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每加工一吨玉米补贴150元。9月14日,此事被财政部证实。据消息透露,这次补贴的195万吨大豆同样来自国家的临时储备,补贴模式和玉米类似。只是此次补贴未限制加工时间,企业可以暂将补贴大豆作为库存。因为前几次大豆拍卖情况均不理想,多次流拍,成交总量不足10万吨。如果加上这次补贴的数量,则正好和之前规划的200万吨的抛售量基本符合,这也意味着临储拍卖即将告一段落。

    1. 新豆上市实施补贴 矛头是否指向“特保”?

    在新豆即将上市之际,补贴方案尚未能落实,几百万吨大豆如何处理一直是市场的心结。首先是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黑龙江有100多家大豆加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只有两家是国企,到底补贴哪家,具体如何补贴?现在看来,无论按哪种方式补都很难操作。其次是补贴时间,在新豆即将上市时补贴,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小,如果按照3750元/吨的政策价,减去210元/吨的补贴价,实际3540元/吨的优惠价将低于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和进口大豆分销价。难倒此时出台大豆补贴政策是针对轮胎特保案?统计显示,今年1月~7月我国大豆进口较去年同比增加28%,而本年度在连续涝灾、旱灾和霜冻灾害的影响下,业内预计国产大豆产量将减少300万吨左右,意味着进口大豆有机会重拾大规模进口的态势。粮油信息中心预计11-12月大豆进口量将回升,月均料突破400万吨,这将很有可能推高后市CBOT大豆市场,也会提振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但如果政府实施特保案对策,农产品中豆类将是首选,对后市影响也就不言而喻。

    2. 补贴预期化解短期供应 港口库存压力等待消耗

    商务部预测中国大豆8月进口量为240.87万吨,9月预测值为241.66万吨,相比7月进口量439万吨,连续两月出现明显下降,且10月预报到港150.42万吨,料成为2007年9月以来最低的一个月。按照国内年大豆压榨量4100万吨计算,月均大豆压榨量将达340万吨左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在360万吨左右,较前期小幅下调,主要与双节需求刺激及国内三季度进口大豆采购减少有关。单从以上数据来看,如果临储大豆不能正常流入市场,国内港口大豆库存料呈现继续下降态势,这将造成国内大豆供应紧吃紧,有利于提振豆价。然而,如果补贴传闻属实,那么原本应该消耗的港口库存将被补贴抛储所冲抵,直到新豆上市,短期现货供应偏紧的局面也就迎刃而解,这将限制大豆期价10月的上行空间。

    3. 补贴预期打压下游 油粕双双维持疲软

    大豆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压制大豆上行空间,也可能加剧目前大豆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就目前了解来看,前期豆油上游库存依旧未能很好的消化,且由于当时收购价较高,豆油销售很不乐观。今年7月份以来,市场上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食用油价格大幅下降促销,但市场反应仍不理想。而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暂时维持稳定,饲料企业节前补库基本完成,需求方存在一定的观望心理,成交也较为清淡。现在看来,双节效应似乎也未能很好提振下游产品,豆类期货价格始终维持疲软状态,而此时国产大豆如果集中入市,有可能使下游市场更为弱势。

    综上所述,近期豆类空头借基本面利空打压,原本已暂告一段落,然而,临储大豆抛储补贴问题再次得到关注,不排除空方借机炒作进一步打压期价的可能。近期豆类基本面并未太大变化,以天气和抛储不确定性为主的各种消息鱼龙混杂,预计豆类偏空环境或将延续到国庆之后,本次长假更增添了持仓过节的风险,建议节前短线交易为主,空仓过节或许是较稳妥的选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