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假将近,期货界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也相继发布了详细措施,严阵以待防控长假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业内人士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全线暴跌的可能性现在不能消除。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铜)算得上是现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幸运儿。
去年国庆节后,期货交易所为降低系统性风险而采取强行减仓措施,曾让江铜对期货市场的套保功能产生过极大怀疑,还有什么样的保值模式才是有效的选择也一直困扰着江铜。
江铜财务总监甘成久表示:“江铜去年全年产70万吨精铜,下半年期货亏损13.6亿元,但现货多赚将近13亿元,这使得江铜在期现货合约对冲后的实际损失不到1亿元”。
“像江铜这样的大企业,这个波动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深圳市奔达康集团创始人侯少藩表示。
实际上,江铜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非实际套保策略的风险,而是极端行情下,交易所为系统风险控制所实行的制度风险。
面临如此风险亏损更大的还有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第二大的独立贸易商荷兰托克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托克上海)。
托克上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独立大宗商品贸易公司之一,核心业务是为托克集团在中国销售有色和黑色金属的矿石、精矿和精炼金属,主要客户是国内各大冶炼厂和金属加工厂。
托克上海的吴剑是该公司遭遇交易所制度风险的见证者。在去年国庆节的极端行情中,吴剑持仓的套保头寸遭遇交易所协议平仓,出现了230吨铜对应金额的亏损。
遭遇强行平仓的吴剑建议,国内交易所借鉴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保值”LME特殊的现货市场体系设计。
他同时建议,沪铜期货的跨期套利交易不妨按单边收取保证金及有关费用,以促进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首要功能得以实现。
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分别自9月15日起陆续发布了有关“十一”休市期间调整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等若干通知,警示长假累积的价格风险。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武汉、杭州、海口四地,与各家期货公司进行了国庆长假风险警示研讨。
东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林慧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标准分外严格。不仅将风险控制措施提至节前,更将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幅度限制提高标准上升。
“估计交易所是考虑到这次长假时间较长的特点,并在总结自去年国庆长假以来历次长假措施的基础上,将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幅度都比平时提高了2到3个百分点”。林慧称。
期货公司最担心的还是价格波动累积带来的“爆仓”风险以及客户恶意寻求暴富机会产生的“弃仓”风险。
按照当前期货公司对铜期货收取的12%-15%的保证金比例,出现极端行情,大约能够维持两个到两个半停板。
之后如果继续出现单边下跌的情况,交易所将可采取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以及限制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出金、暂停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开新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措施。
据了解,海通期货将收取高出普通客户5%-10%的交易保证金,这样即便客户节后真的恶意弃仓,期货公司也能留存足够的保证金用于抵扣亏损头寸。
大陆期货首席风控管吴征表示,考虑到一次将保证金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客户难以接受,公司决定分批提高保证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