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商品市场面临大幅调整风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25  
     去年下半年,国际商品市场一轮暴跌行情仍让投资者记忆犹新。今年随着国庆长假的即将来临,市场风险再次聚集。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商品价格大幅反弹,是对宏观经济复苏的过度反应,因此不排除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

    象屿期货研究中心负责人朱鸣元表示,后期商品市场,特别是工业品将整体偏弱。首先,需要注意工业生产和终端消费分离的问题。由于中国4万亿投资主要用于增加基础建设及投资大型工矿、化工企业,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GDP增长,然而这样的救市举措并没有真正激活终端消费,工业生产和终端消费之间出现一定分离,工业品价格的高估使其存在较大调整空间。

    其次,在全球经济恢复过程中,工业企业重建库存使其产能较快恢复。2009年第一季度是中国备货高峰,第三季度是欧洲的备货高峰,但全球终端消费尚未出现明显增长。随着第四季度的临近,主要企业备货完成,工业品需求减弱,工业品价格调整压力将会显著增强。

    新湖期货分析师叶燕武则从美元走势和国内经济政策方面,对商品市场走势进行分析。他指出,在大宗商品牛市幻象构架中,美元长期贬值一直被奉为关键支撑因素。但目前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美元卖空压力远超正常水平,美元走弱对商品的助推力已经大幅减弱,而美元轻微反弹则会对商品构成较强的压制。这说明美元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当美元重新成为股票和大宗商品最大交易融资货币时,美元的货币地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在悄无声息中缓慢提升,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政府在美元策略上的“先抑后扬”意图,投资者对于近期美元贬值给商品市场的支撑还需谨慎看待。

    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叶燕武指出,保增长无疑是第一要务,靠什么来保取决于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今年5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峰值,下一阶段投资的重点将逐步转向产业关联度高、兼具投资和消费特征的房地产上。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供应量增加有利于缓解存量市场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也极大促进了对钢材、金属、PVC 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实现由“国家库存”或“国家中间需求”向“真实终端需求”的转变,最终达到“投资有增长点、消费有驱动力”的平衡式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将挤压行业利润空间,进而对实体经济修复形成冲击。因此,从政策意义上来讲,“稳物价”将成为2009年后期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目前橡胶、钢材等国内定价商品的表现来看,已经真实反映出“稳物价”的政策效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