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宣布对美国的汽车鸡肉等产品进行反倾销审查,其实如果对美国的大豆进入进行立案审查更好,可以打到美国的七寸,一箭双雕,即可以教训一下有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美国民主党,为了五千人的就业,开罪美国的财大气粗的农场主也没好果子吃,还能保护一下国内的大豆产业。大豆沦陷数年是到了该反击一下的时候了。
美国当地时间11日晚,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征罚性关税,第一年税率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此举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中方将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一切权利;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涉案企业发布致奥巴马的抗议信,并要求对美实行反制措施;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哈拉称美国此举是限制贸易行为(新华社)
其实光反对是不起作用的,让美国人这次开了一个恶头可不好。美国民主党历来喜欢搞贸易保护主义,年初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搞了一个“BUY AMERICAN”,此来世界的一片抗议声及报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还真怎么敢对中国下手,原因是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现在最危险的危机已过,奥巴马就腾出手来对中国搞这一手,据说是保护那5000个就业岗位,但奥算了没有,他这么做,中国人民要为此丢了多少岗位?所以绝对不能让奥巴马这个民主党的保护恶风一直这么刮下去,要对他们进行制裁,让他们长点教训。不少看官认为应该拿大豆开刀,本人甚为赞同。
中国大豆产业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狂轰滥炸之后,目前已存在太大的问题。“中国大豆保卫战”空喊了几年,越喊市场份额越少。过去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美国人自己送来一个借口,你不仁我不义,给他点颜色。
报复美国的原因很清楚,美国大豆搞洋谋搞跨了中国的大豆产业,使多少人因此而受损转行?光中小企业就有多少家?更不提豆农了。
其一中国的大豆产业就是被美国大豆及其洋谋给冲跨了。大豆沦陷这口气不应该咽下去。
我国年产大豆1700万吨左右,需求在3500万吨左右,需要进口是不争的事实。但在1996—2000年间我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我国大豆产业并未表现出任何受到冲击的迹象。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加工行业多为内资企业,还是传统压榨厂,加工能力有限。更谈不上会出现产能过剩。当时大豆加工行业利润丰厚,每吨豆油可以有四五千元的利润,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多达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
这种状况一直到1999年发生改变,外商投资企业看上了大豆加工这块“大蛋糕”,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有人估计过中国新增的压榨能力,2001年增加504万吨。2002年增加282吨,2004新增加1356万吨。据国家发改委估算,现在全国的压榨能力已经达到70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
我国大豆加工能力的“突飞猛进”,要归功于2004年的那场大豆“高价买单”风波。2004年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采购大豆。由于错误信息引导和芝加哥期货市场的炒家操作,我国企业在罕有的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在中国采购团离开1个月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根据当时大豆、豆油和豆粕的价格,按进口大豆每吨亏损500元计算,全国大豆压榨企业危机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内许多民营油厂由此一蹶不振,从此陷入经营低谷或退出市场。而外资却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资接纳了大批流动资金无法周转的中小企业。至2006年4月底,仍在开工的97家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而这64家企业控制了我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4]。
在1999年以前,我国大豆加工行业没有受到明显冲击,而拐点就发生在1999年,原因是外资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投资设厂,建立自己的加工企业。外资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本身就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完成了资本先行、沿海登陆的第一步。
2004年以前国内大豆加工行业依然是内资为主,然而就在2004年发生了大豆“高价买单”风波“,国内企业损失惨重,甚至破产停业。这一风波国内企业具有经营责任,但更重要的是被国外跨国粮商和炒家的错误信息所误导。至此一役,国内大豆企业尽迫于资金压力纷纷被国外跨国粮商所参股、控股,而外资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由此,跨国粮商完成了对国企兼并参股,以掌控采购权,占领市场的第二步。
控制了国内加工企业,一可以大量销售自己的产品——转基因大豆,二将我国的大豆企业纳入到自己的垄断产业链中,让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这便实现了跨国粮商的垄断国际大豆贸易的最后一步。形成以下寡头垄断的格局:
在种植环节,我国大豆加工企业进口大豆种植地集中在美国和南美等地,跨国粮商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等方式,控制了南美绝大多数的大豆生产,南美的豆农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用大豆来抵偿贷款。
在收购环节,国际粮商采购大豆压低产地价格,价格控制在每吨200美元以下,然而通过左右国际期货市场,以每吨300—400美元再卖出去。
在贸易环节,国际粮商利用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控制权、自身的信息优势以及娴熟的市场贸易手段来操纵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
在加工环节,截至2006年4月底,全国仍在开工的97家成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其中64家被外资控股或参股,这64家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占市场份额的85%。
由此国际粮商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我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
其二是美国大豆采取了不公平竞争,获得国家的巨额补贴。
美国于2002年通过了农业法法案,为增强美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美国对大豆的巨额补贴逐年增加。补贴的直接影响是出口价格一再降低,美国大豆主要出口到我国市场,这种价格效应通过贸易渠道传播到我国大豆市场。由此,伴随我国大豆进口的逐年增加,国内大豆市场持续下降,1998年大豆亩均纯收益为64元,1999年下降到56元,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的33元,据国研中心测算美国大豆补贴每压低价格一个百分点,就会使中国豆农年收入减少2.7亿元
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对本国大豆实施巨额补贴,扭曲国际贸易
从1998年开始,美国大豆生产者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高于其单位收入,而且1998年至2001年美国大豆的单位收入不断下降,成本与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对豆农的补贴,豆农从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弥补其对大豆生产所投入的成本。从1999年9月到2001年8月,美国大豆生产者接受的市场价格比单位生产成本平均低30%。1998年到2002年,美国平均每公顷大豆累计的全部市场收入比累计全部生产成本低675美元。
通过补贴政策的刺激,来扩大美国大豆生产。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2339万公顷增加到2004年的3044万公顷,年均增长率2%;产量从5242万吨增长到8549万吨,年均增长3.6%。由于美国国内大豆供需关系的变化,美国大豆价格急剧下降,从1996年的7.35美元/蒲式耳,下降到2001年的4.38美元/蒲式耳。2001年与1996年相比,平均每蒲式耳下跌2.97美元,下降幅度达40.4%。但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不减反增,从1997年的2833万公顷增长到2000年的3006万公顷。
据美国2002年农业法案关于大豆的补贴措施,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提供的补贴主要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补贴,即直接提供给大豆生产者的补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另外一类是政府提供的一般服务支持,包括对大豆提供的研究、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支持。后者对市场扭曲作用较小,直接补贴对自由贸易扭曲较大。
根据国研中心程国强等学者的研究,2004年大豆补贴达50.5亿美元之巨。这意味着,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大豆补贴率从6.5%增长到24%(即每100美元的大豆产值中,有24美元由政府补贴,另外76美元来自市场。)这意味着按WTO口径,美国大豆每百美元产值中,有24美元来自政府的干预性补贴(即这些补贴对大豆市场和贸易具有扭曲作用。这不包括没有或只有较少贸易扭曲的绿箱补贴。)
美国的补贴,人为地压低了世界大豆市场价格和我国大豆市场价格,挤占了国产大豆的生存空间。
中国自1996年全面放开大豆市场,大豆进口从1996年的111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023万吨,已超出国内生产的20%。其中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40%以上。由于美国大豆补贴压低了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压低国内大豆价格。图2表明,1998-2001年中国大豆价格不断下降,每吨批发价从1997年的3104元下降到2001年的2074元,下降幅度达33%。
由于美国的巨额大豆补贴压低世界市场价格,通过进口链条传导到中国国内市场,直接影响中国农民增收。2006年,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更是跌破1元/斤的种植成本价格,豆农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据测算,美国大豆补贴每压低价格一个百分点,就会使中国豆农年收入减少2.7亿元。
(作者为郑风田、韩振华 zft@sohu.com,zft2020@sina.com)
相关链接:商务部为何反击美国轮胎特保案
美国的中国轮胎特保案出现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北京时间9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我们都记得,在去年年底的全球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做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可美国现在选择轮胎产品首先对中国商品发难,激起中国有关各方的强烈反应,一起来看看。
美国政府裁决特保案后,商务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记者:“当地时间9月11日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正式生效。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强烈反对美方这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我们也看到,就在奥巴马政府宣布这一决定后的几个小时,包括轮胎行业协会和部分轮胎企业的代表就已经齐聚商务部,共同商讨应对措施。”
在商务部门口,记者遇到了行色匆匆,前来参加商务部紧急会议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知道美国政府裁决了特保案之后,协会立刻就做出了反应,首先是在中国橡胶网,发布了对奥巴马的抗议信,表示中国的轮胎协会和中国的涉案企业,对奥巴马裁决特保案,表示了最大的遗憾和坚决的反对,和抗议。”
在中国橡胶协会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份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抗议信,抗议信表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和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是极其不公正、不公平的裁决,在抗议信中还有多家橡胶企业代表的抗议签名。
范仁德:“我们对政府的要求希望政府要在WTO的组织下,提出中国的一个上诉,希望政府要出台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记者:“你说的反制措施是怎样的?”
范仁德:“我们希望能够在农产品和汽车进口方面,对于美国采取措施。”
从轮胎特保案爆发以来,中国橡胶协会就屡次赴美谈判,我们也第一时间联系到亲历谈判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文英。他告诉记者,消息一公布,她一上午都在和美国谈判代表进行沟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文英:“我们会坚决抗议,非常不满意他的裁决,听美国那边说,奥巴马总统如果不对中国采取特保案措施的话,可能会丧失很多选票,他可能经济的利益,在他眼里没有政治利益重要,所以对中国采取这样的做法,我们还要在六个月之后,看看找办法证明他是错的,中国方面,我们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反制裁,他们太欺负人了。”
那么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措施,对美国和中国的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的法律部经理许友名,他告诉记者,听到消息后,他们开了一上午的会,商讨应对办法。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的法律部经理许友名:“首先大家都是表示反对,美国采取这个加征关税的决定,然后,大家要面对现实做好相应的应对。”
许友名告诉记者,从6月份,美国准备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消息传出以后,美国轮胎经销商,就担心特保案实施后将买不到中国轮胎,开始大量备货,企业订单一度飞涨,不过,这半个月来,他的企业再也没有接到订单。
许友名:“大家预测,奥巴马可能会签吗,如果说现在发货,到美国东海岸,这个船期,实施是10月2号,如果这个时候实施的话,可能货还没有到,迟到的话,就要征税了。”
继今年4月美国启动对中国轮胎的特保调查以后,5月18日,印度也发起对中国乘用车轮胎的调查,而6月18日,巴西已经决定对中国客运和货运汽车子午线轮胎征收最终反倾销税,许友名担心的是,这以后轮胎企业的日子将会更艰难。
许友名:“这个肯定会担心,所有的WTO成员国都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
范仁德:“奥巴马已经批准了,其他国家也可以效仿,中国的轮胎出口不仅会受到美国,也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阻击,所以说由于出口处不了,转移到国内,国内市场就会出现饱和,会出现新一轮降价的趋势。”
特保案实施对国内轮胎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那么对美国轮胎行业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SIS轮胎制造集团CEO大卫?潘:“此消息将会是好还是坏,这个决定将会给整个美国轮胎经销商带来一定的损失,因为大量的美国轮胎经销商都与中国有轮胎生产和销售活动上的往来,而且市场活动也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终断,因此这整个行业将会面临损失,与此相关的分销和零售业也会有所损失,而且根据市场发展这种损失可能会成为一些企业的巨大损失,大多数经销商已经联合起来正在反对此项决策,美国轮胎产业协会已出来强烈反对此项决策,同时一些大型的轮胎分销商和零售商自发地出来反对此项决策。”
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结果是否会两败俱伤?
2008年,中国的轮胎产量已经达到3.5亿条,其中40%出口,出口中又有30%是出口到美国。美国对中国轮胎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中国轮胎将失去美国市场,有10万人可能因此失业,而美国则有2.5万人要失业,加上轮胎销售、仓储、运输、装卸等环节,受影响的也将近10万人。这样一个结果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我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沈金荣,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所在的中策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轮胎制造企业。自从4月29号,他得知了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立案的消息后,就一直忧心忡忡。
记者:“知道了这个特保案之后,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沈金荣:“加征(55%、45%、35%)的关税,意味着中国轮胎不能进入美国市场,我们的第一判断就是这个。”
特保措施的实施,不仅意味着失去美国市场。更让沈金荣担心的是,其它的WTO成员国可以不再履行任何程序,直接实施同样的特保措施。这意味着中策公司的对外出口业务面临全面停滞的危险。
沈金荣:“我们是两万人,如果是5%的话,也至少是一千人,那一千人怎么办?”
沈金荣所提到的1000多名工人是公司直接为出口美国轮胎服务的工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江苏、安徽、湖南的农民工。一旦出口业务停止,工人势必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朱小军是杭州中策轮胎有限公司轮胎成型车间的一名操作工,自从知道了特保案的消息以后,他非常焦虑,在他看来,轮胎特保案和他本人的生活休戚相关。
朱小军:“岗位少掉,人肯定要减少,厂里肯定要相对来讲缩减工人了,对我们的影响肯定很大的。”
对大洋彼岸卷起的特保风暴,操作工朱小军并不能完全理解。他只是希望最糟糕的情况不要发生,能保住自己这份稳定的工作,让孩子今后能生活得更好一些。记者了解到,特保案涉及中国20余家轮胎企业,十余万轮胎制造从业工人将会受到这场特保风暴的影响。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中国轮胎出口美国的份额占到整个份额的1/3,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说这次特保案裁决之后,第一年就征收35%的关税,这样的话,中国的轮胎出口美国几乎就出不了了,对中国轮胎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影响到接近10万轮胎工人的就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告诉记者,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很多,轮胎只是涉及金额相对较小的一种,轮胎特保案的实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绝不只涉及中国的轮胎企业。他最为担心的是如果对中国进口轮胎加征关税措施畅行,很多相关行业也将有可能受到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之所以我们积极的应对,原因就在于我们担心它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近期可以说美国几乎在所谓的后贸易的很多领域,特别是我们所提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比如说纺织业、服装业,那么包括钢铁业、包括冶金,其他的黑色金属产业,包括农产品领域,食品领域等等,我们觉得可能不排除美国还会来推出一系列的贸易救济的做法,具有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所以这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高度的关注。”
特保案实施,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将不可避免,那么美国的相关行业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呢?记者得知,目前,中国出口的轮胎在美国有200多家代理商,43000多个零售店,为美国人创造了10万就业岗位。美国一旦关闭了中国出口轮胎的大门,这10万员工也将难以避免失业的命运。
徐文英:“要导致(美国)12个或者到25个,12个到25个之间的上下游,就是什么轮胎经销商、仓储商、运输商的失业。”
特保案的成立,仅就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测算,这一措施每保护1个就业岗位,美国就将另外损失25个岗位。同时,美国消费者每年还要为此多支出6亿到7亿元。显然,美国实施的轮胎特保措施并不是一个如意算盘。
沈金荣:“我觉得真的,我认为这种自由经济一定要顺其自然,绝对不能够人为的去扭曲它,一扭曲一定,一定会有问题,不光光是我们被制裁的一方有问题,制裁方也会有问题,他丝毫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反而要受到一些影响和伤害。”
中国政府将坚定维护国内产业正当利益,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和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昨天也表示,美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向世界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中国政府将坚定维护国内产业的正当利益,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和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在中国对美出口中,轮胎所占比重并不高,但美方的这一举动,却显示出美国再次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意图。
早在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为求自保,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引起了其他国家同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报复,导致全球贸易额大幅缩减,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小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作为当时最大的出口国美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出口总额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932年的12亿美元,道琼斯指数从1930年的250点,跌至1932年时的41点,这次危机最终演变成了全球经济10年的大萧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历史、经济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可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这方面有很多深刻的教训,上世纪2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最后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实际上在各个国家没有国家可以自己救得了自己。”
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但是近几年,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愈演愈烈。2008年11月15日,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二十国集团领袖承诺至少12个月内不会施行保护主义措施,这些领袖们的共同声明墨迹未干,许多国家就把这一承诺抛在了脑后。统计显示,去年10月至今,中国已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9起,涉案金额91.56亿美元。
2008年11月18日,印度宣布对进口豆油开征20%的进口税。
2008年12月15日,印度尼西亚宣布对至少500项产品实施进口管制。
同年,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也纷纷调高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
今年1月26日的欧盟部长理事会对“紧固件反倾销案”终裁:5年内平均征收80%反倾销税。
4月6日,欧盟决定延长针对中国蜡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期限,历时5年。
7月27日,欧盟成员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线材征收最高达24%的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
8月11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宣布,欧盟已对从中国进口的葡萄糖酸钠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在经济危机的阴影的笼罩下,美国更是成为这轮贸易保护大潮的代表。新总统奥巴马在准备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时就明确规定,基础设施项目只能采用美国生产的钢材及其它产品,否则不得使用财政拨款。
今年3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原产于中国的钢制螺杆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6月8日,美国首次将“美国2009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引入并提交议会辩论。将对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做出70年来最为重大的修正。
6月2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金属丝网托盘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7月2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进行反倾销调查。认为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
9月9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加征关税,税率从10.9%至30.6%不等。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自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中处境艰难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禁令,以限制他国产品向本国进口,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有愈演愈烈之势,国际社会对此忧心忡忡。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美国毫不留情地将贸易保护主义定义为一种“糟糕的战略”,报社还引用参议员麦凯恩的话,指出目前的经济状况下,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势必将对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美国政府贸易保护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不仅违背美国有关自由贸易的承诺,还为其他经济体做出了坏榜样,有可能引发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重导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覆辙。
《华盛顿邮报》批评说美国这一做法无异于是对濒临崩溃的世界贸易落井下石,贸易保护主义会促使美国的贸易伙伴排斥美国产品,将使刺激经济的计划化为泡影。
英国《泰晤士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重压下,奥巴马政府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极为短视,纯属饮鸩止渴。”
帕斯卡?拉米,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一直致力于消除全球贸易壁垒。
帕斯卡?拉米采访:“各国政府要反对保护主义,如果抵制不住诱惑,就会让局势更加糟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时候,保护主义抬头最终导致情况恶化,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所以各国领导人要共同承受住短期压力,必须是共同,因为一旦一方开始挖洞,其它人也会开始。”
帕斯卡?拉米认为,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设置贸易壁垒,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贸易大战,这会让目前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更加步履艰难。
帕斯卡?拉米:“保护主义只会让情势恶化,因为如果你开始搭建壁垒,我也会看是,邻国也会开始,然后是邻国的邻国,最终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块蛋糕会越来越小,而它本来已经被瓜分了很多。”
对于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许多政界名人也深感担忧。托尼布莱尔,英国前任首相。他在任十年间,不断在各种场合呼吁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
托尼?布莱尔:“世界各方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遭受到了打击,所以各方也该一起走出困境,各方要通力合作找出应对之策,采取合作的政策,这样人们也更有信心我们能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告诉记者,由于国际总体经济形势不佳,许多国家急于保护本国经济,更重视国内企业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因此,现在的摩擦发生将会比以前更频繁。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近期可以说美国几乎在所谓的后贸易的很多领域,特别是我们所提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比如说纺织业、服装业,那么包括钢铁业、包括冶金,其他的黑色金属产业,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我们传统所说的,所谓的那么化工产业,夕阳工业这一系列的,那么这些行业,美国在开始那么采取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包括农产品领域,那么食品领域等等,所以我们过去可能在下一阶段,下半年很有可能美国经济没有一个积极的,很明显的复苏的信号,那么我们觉得可能不排除美国还会来推出一系列的那么贸易救济的做法。”
半小时观察:贸易保护 两败俱伤
早在美国政府去年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因为包含有“购买美国货”条款,就已引发其他国家的质疑,美国会不会故伎重演,再度使出贸易保护主义的招数,应对眼前的困局?轮胎特保案的结果,给这种质疑提供了一个确凿无疑的证据。面对国内政治压力,美国政府不可避免会不顾世贸组织规则、抛弃所谓支持自由贸易的形象、违背自己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所作的庄重承诺,一头扎进贸易保护主义的死胡同。
虽然历史早就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可一些国家更愿意吃下这一副迷幻药,以为就能暂时忘记疼痛,哪怕今后带来的毒副作用后患无穷。轮胎特保案已经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寒潮。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一场全球贸易战由此升级,阻挡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但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把经济增长的筹码,从外贸出口更多转向扩大内需、产业升级。毕竟,只有中国经济自身气血畅通、经脉活络、体格强健,才能无惧外界的这些严寒酷暑。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有句经典名言,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当我们面对经济寒流制造的一个个困难的时候,这句话值得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