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气农情 » 正文

2009年黑龙江大豆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单产恐下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16  
     2009年黑龙江大豆产区考察系列报道之二

    昨日上午8时,本次黑龙江大豆考察团沿佳木斯至鹤岗的国道开始了新一天的考察征程。当汽车刚刚驶出集贤市,当地最大的油脂公司——阳霖油脂集团高耸的油罐就已浮现在我们眼前。集贤市是黑龙江主要的大豆压榨企业集中区,近几年各压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扩张迅猛。据同行的当地人介绍,集贤市每年的大豆压榨量在200万吨以上,占黑龙江年压榨量的三分之一,由于当地的加工企业众多,以集贤市为中心,周边200公里以内的大豆均在当地企业的采购范围以内,也正因为此,集贤地区大豆市场购销价格也基本成了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考察团很快进入了三江农管局二九一农场的管辖区域,沿公路两边的豆田也逐渐多了起来。据记者从车上观察,当地大豆、玉米、稻谷的长势比较喜人。各大油厂林立的油罐、玉米烘干塔以及存放稻谷的仓库,让我们感到已经进入了三江平原的腹地,这里是玉米、大豆和稻谷的重要产区。

    在集贤市和富锦市的交界处,我们发现这里的豆田植株较为矮小。是不是这里的大豆受灾较重呢?考察团三个考察小组选择了两块豆田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这里大豆长势不及此前一日考察团看到的大豆。当地大豆株高普遍在35厘米左右,结荚情况基本正常,且豆田株数较多,估计是本地大豆品种和其他地区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大豆种植面积普遍较小,但连片的玉米田随处可见。

    富锦市富山镇二砖村只有七八户人家,在村头,村民赵老汉告诉我们,他们全家3口人60亩地种了20亩大豆,比去年增加了5亩,但全村大豆种植面积总数是减少的。他指着记者手中还青绿的大豆棵子说:“由于积温不够,大豆生长期推迟,估计要15天后大豆才能成熟,在这期间如果不出现早霜天气,估计大豆产量可以达到250斤/亩。”据他介绍,临近的黑泡子村是个大村子,种植大豆的情况和二砖村基本相同。

    站在赵老汉一旁的杨姓村民告诉我们,他家4口人有近70亩土地,看上去人均不少,但其中包含了部分包租别人的土地,按实际人均田地计算,应在11亩左右。近年来租地的租金上升较快,从原来的200—300元/亩涨到了现在的500元/亩左右。近年来,由于大豆产量低,价格多变,收益不如种玉米,这也是当地农民今年纷纷将豆田改种玉米的主要原因。

    考察途中,记者发现离富锦市越近大豆田越多。在富锦市锦山村,考察团随机选择了两块豆田进行测算,从测算情况来看,这里的大豆长势正常。在地头忙碌的一位老汉告诉记者,自己40年前从山东泰安来到这里,当时本地以种植大豆为主,但现在种玉米的占八成,种大豆收益太少了。

    公路两边的水塘和溪流逐渐多了起来,同行的当地人说松花江就在眼前了。午后,考察团乘渡轮过江后,立即被公路两边大片的豆田所吸引。这里已是宝泉岭农垦分局辖区。考察团穿越了军川、共青、延军等农场,并对多块豆田进行了实际测算。据考察团观察,这里的大豆尤其是农场的大豆长势不错,但大豆顶荚仍没有达到饱满程度,而且大部分晚熟品种仍在生长,如果后期天气不配合,大豆单产下降的幅度可能较大。

    据当地某农场粮食科科长介绍,今年5月至6月初,宝泉岭管区萝北县地区基本无降雨,大豆苗情较差,而随后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更是令大豆生长受阻。从当前大豆长势来看,底层荚数量明显不足,而顶部荚仍在生长,估计今年大豆单产在240斤/亩,而正常年景为270斤/亩左右。另据了解,近几年萝北县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一直在稳步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在不断下调,当地某农场去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9万亩,今年仅为5.3万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