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调整奠定新的区间底部
近几年豆类飙涨,一方面可归结于其商品属性,全球库存趋紧;另外一方面,则是美豆的金融属性作祟,生物柴油赋予了美豆更大的炒作空间。从美豆指数1976年-2009年月度走势图中可以观察到,1976-2008年美豆指数波动区间维持在400-1000美分,而400-840是美豆指数的强势波动区,而840-1000则为弱势波动区间。2008年7月3日,美豆指数冲上1641高点,将整个波动区间打破。不过,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市场开始了一轮挤压泡沫过程,美豆展开5个月的下跌,阶段最低点为782点,后期维持宽幅振荡盘整。前期强势振荡区域的顶部840点成了新的支撑位,空头多次挑战均未有效击穿,同时由于种植成本、人工费用等开支增加等也制约着美豆指数下行空间。结合历史走势我们认为,840点或成为美豆指数波动区间新底部。
美豆指数月线走势图
美豆调整幅度或将重演
股谚道,历史将会重演。笔者对近30年美豆指数每轮“上涨-调整”波段进行统计,如下图所示,1976-2009年,美豆指数共经历了10波比较明显的上涨,同时也伴随着10波成规模性调整。从前9次中我们可以看出,每轮上涨后的调整幅度都高达78%以上,最高调整幅度达到142%。
美豆指数历次调整幅度统计(1976-2009)
另外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2000年以前美豆指数调整幅度较大,而2000年以后则呈现趋缓态势,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2000年前后全球大豆供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000年以前美国因素主导一切,当时美国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80%,其对世界出口的贡献也一直稳定在90%左右,一度甚至高达96%以上。而南美自2000 年以后开始与美国平分天下,世界大豆供给也从一年一季变成一年两季,大豆供给价格弹性明显要高于前期。同时随着2000年后中国大豆进口量猛增,需求量也大幅攀升。根据USDA数据预测,2008/2009年度中国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910万吨,中国需求成为影响大豆走势的关键因素。
2008年12月的“上涨-调整”行情中,美豆指数上涨了389点后开始调整,截至2009年9月8日已经调整了261点,调整幅度为67.10%,明显弱于以往9次调整。根据前面分析,对于此次调整,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调整80%以上的概率较小。不过,市场目前仍没有止跌迹象,我们可以将调整目标锁定于70%-78%左右,如果以此指标估算,那么本次调整的低点预计在868-899附近。如果目前67.10%已经调整结束的话,后期也需要盘面振荡展开一定空间,不会出现快速拉升。
美豆后市走势判断
对于未来美豆走势的预测,我们截取了2003年以后较为相似的两段行情进行对比分析。
美豆阶段性行情走势图
如图所示,两次大级别的“上涨-调整”以后,都伴随着一次小级别的“上涨-调整”行情,这两段行情存在惊人的相似性。从前文分析来看,美豆下方860点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本阶段的极端回调点。但美豆上涨,可能还需较长的盘整时间。在2002年1月-2005年9月第一阶段的调整结束以后,市场展开了12个月的调整筑底期, 2006年以后才出现大幅飙涨。
那么美豆后期有没有继续走强的可能呢?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2006/2007年度大豆市场情况。当时美豆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均创下历史新高,世界大豆产量预期也比较高,市场供给压力空前强大。但是当时正值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油价高企,加上生物柴油题材热炒等因素,美豆也有了“金豆”的美誉,无视大豆增产的基本面。2009/2010年度情况同2006/2007年度的情况度惊人相似,美国大豆丰产在望,库存消费比达到11.6%高出上年度5.28%,宏观经济背景却大相径庭,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任重道远,商品需求始终没有大的改观,加上油价低迷使得生物柴油炒作退潮,多头主力重导一波类似2006年的大幅上涨行情条件并不成熟。
笔者认为,短期内美豆仍以筑底行情为主,下滑空间虽然有限,但仍然要关注868-899区间振荡,其中不排除随后几个月内窄幅波动,以时间换空间的走势。待到经济复苏日趋明朗、商品需求增长凸显之时,美豆便会开始稳步走高,进入新的波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