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坚持加工国产大豆的九三粮油如今也见风使舵,“我们现在也开始使用进口大豆了。”电话那边的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田仁礼语气颇为无奈。这位过去自称为民族企业家的东北商人,因为一直替黑龙江大豆说话而被扣上“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帽子,这多少让他感到委屈。
如今,他的九三粮油开始了两条腿走路:分布黑龙江省内的九三下属企业仍然使用国产大豆,已全部停产;而分布在沿海的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大口,“形势好得很”。
九三粮油不同以往的选择,或许已经足以解释国储大豆连续七次流拍的尴尬局面。
国产大豆遇冷
“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电话那头的田仁礼说。
实际上,一向坚持顺价销售的中储粮这次已经有所让步。连续七次国储大豆拍卖,起拍价都是每吨3750元,这与大豆的托市收购价持平。“如果严格按照顺价销售,应该是托市价加上保管费等,应该高于这个价格。”田仁礼说。
但是,这个“已经让步”的价格也没有打动大豆加工企业。田仁礼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大豆起拍价每吨3750元,加上出库费用,企业到手的价格大概每吨3850元,“现在进口大豆的到港价在每吨3500元,企业买国储大豆,要亏300多元,谁会买呢?”
田仁礼如今已经改变了九三粮油的原料来源:“现在开工的九三粮油加工企业,全是进口大豆在撑着。整个黑龙江省内的大豆加工企业,大部分上都停产了。”
“如果旧大豆占着中储粮的库容,马上就要上市的新大豆放哪里?”另外一位大豆加工企业负责人反问记者。
不过,他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任振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08年的大豆移库工作已告完毕,存放新大豆的库容已经腾出来了。”但他以“涉及机密”为由,拒绝告诉记者这些大豆的移存地。
但即便是新大豆的库容不用再担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粮食专家仍然表示了他的担心:“大豆流拍会不会产生陈化粮的问题?”这位专家设想了两种出路:“第一,农民利益、大豆加工企业的利益、政府责任,是一个多方博弈的局面,国家应该拿出一些补贴;第二,改变如今大豆产能过剩的局面,引导更多的沿海大豆加工企业内迁到大豆主产区。”
不过,对于国家补贴,一位接受采访的大豆加工企业负责人并不买账:“一个月前,政府每吨补贴一二百元,我们可以接受。现在至少要补贴三百多元,我们才会买国产大豆。”他告诉记者,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豆粕产出率为80%,前者每吨价格7000元,后者每吨价格不到3000元,大豆每吨的加工成本为180元,“你去算算账,我们买了国储大豆,每吨要亏损三四百元。”
市场期待大豆价格回调
“国内油榨企业简直是在逼国储的宫啊!”对于国储大豆的多次流拍,业内人士如此笑言。
这正是国储的无奈之处。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国产黄大豆几乎都在国储手中,现货市场上流通的黄大豆少之又少。
“国储手中压着500余万吨国产黄大豆,到现在这么多次拍卖总共才卖了4万吨,国储能不着急吗?”南华期货大豆分析师王晨表示。
然而,即使采取了国产大豆补贴的措施,国内油榨企业仍不买账。而此时,期货市场上的大豆行情也是一路走低,从8月31日开始,从3700元迅速跌至3500元一线。
“从7月下旬开始,从股市中流出很多资金到商品市场,这部分资金认为农产品[11.25 2.83%]是价格洼地,大量进入大豆、玉米等品种。因为那时黄大豆的价格在3500左右,对比工业品的涨幅,农产品几乎一直没涨,当时铜已经上涨了135%,其他工业品也至少有80%左右的涨幅,而黄大豆一直在2800元到3500元之间横盘,因此这批资金便进来做了大豆的多头。”广发期货分析师王健告诉记者。
然而,多头的行情并没有持续多久,8月13日开始,黄大豆从3800元一线开始下跌。“这次下跌主要是面临收购季节的压力,最近从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过渡时,有一部分投机资金从农产品中撤出。此外,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可能要创历史新高消息,对大豆的多头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王晨表示。
从交易所公布的持仓数据,中粮系是大豆的主要空头,中粮系分别以中粮公司、中粮期货、中谷公司、中谷期货以及中粮下属十几个有交易席位的实体公司席位为主,大都买入空单,而多单持有者则以浙江永安等各地的投资资金为主。
“回调差不多了,农产品作为价值洼地,价格应该还是会继续上行。”王晨分析。9月3日,黄大豆豆一指数上涨39点,收于3635元。
对于国储大豆的多次流拍,王晨认为,这与拍卖政策本身也有关系:“拍卖本身就不合理。实际上,政府应该明白3750元这个价格根本不可能有成交。但按照国家粮食销售政策,又不可能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实行降价销售,所以被迫实行拍卖这种政策。”
而王健还认为,大豆拍卖、给东北油厂补贴等政策,现在都证明是很难行得通。业内曾有观点认为,大豆会像菜籽油那样,国家实现给油榨厂加工费,让国储大豆变为储豆油,但最终国家并未实施这个政策。
“如果继续流拍,那国储大豆的命运会是卖出玉米腾出玉米库来,继续储存大豆。”当记者询问大豆储存是否有期限时,王键告诉记者:“如果不考虑油分挥发,至少可以存3年。大豆存放时间长了会导致油分挥发,每降低1%的油大豆价格约降低100元左右。但如果通货膨胀,也许几年后大豆涨到了每吨5000元甚至6000元,那这点儿挥发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