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阵痛
自去年10月份金融危机爆发,其破坏性迅速蔓延,全球经济随之下滑,以股市、期市等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一落千丈,跌至去年底、今年初的低点。期间各国政府大肆出台救市或经济刺激政策,中国以4万亿的投资计划也位列其中。在各种有力政策的刺激下,经济自低点开始缓慢上行,其中中国是公认的最先复苏的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造就了年初到近来的股市、商品市场的上涨行情。
当然,以上政策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巨额信贷投放后加剧了通货膨胀预期的担忧,经济刺激政策结构性失衡导致的行业发展速度的迥异等等,这些问题随后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可怕,我们定义其为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阵痛,它不会改变复苏的趋势。
最近,股市、期市的弱势回调正是这种阵痛的体现。前期股市、楼市快速上涨,这加剧了人们对通胀预期的担忧,政府不适时发表微调言论造成市场投资者恐慌撤资离场,但是在随后政府澄清政策的本质并非紧缩货币以平复市场的恐慌心理。其实,在笔者看来,政府是决不会在此关键时刻推行紧缩政策的,因为保增长仍然是今年政府的头等大事,所以无需担心政策性风险。
不管市场趋势怎样变化,经济复苏是肯定的,但是期间的问题也是存在的,这种阵痛必然也会在市场中得以体现。所以,我们把握宏观的走向应该仍然是复苏的背景,但是期间不免一些风浪的阻碍,市场投资者也应在这时回避风险。
二、豆类的天气炒作题材
豆类是重要的农产品期货,它们的农业属性也决定了它们特有的天气炒作题材。大豆的种植、生长及收获分南北半球,南半球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主,一般在10、11月份种植,来年的3、4月份收获。北半球以美国和中国为主,一般在3、4月份种植,9、10月份收获,南北半球交替供应着全球大豆。由于其不同生长期对天气的不同反应,在特定时期天气的变化自然也影响着大豆及豆类产品的价格变化。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温度、光照及降雨是影响其最终产量的最重要的天气因素。以北半球为例,3、4月份的种植时期需要合适的温度,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降雨,9、10月份收获前还需要考虑温度下降引发的早霜担忧。这些不同时期的天气变化因市场投资者的关注而成为市场的炒作题材,也自然影响着期货价格的变化。
今年,对于大豆生长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天气情况截然相反。自播种以来,美国大豆主产区基本是风调雨顺,非常有利于大豆作物生长,也使得市场预期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创记录;但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东北却因为早期的干旱和最近的温度下降使今年大豆可能大幅减产。由于中国大豆需求高度依赖进口,这也使大连豆类期货的价格变化对美国的天气变化相对更为敏感,特别是豆粕、豆油期货,因进口的大豆几乎全部是用于压榨。
从目前一直到10月份大豆大规模收获开始,这期间市场最关注的是关于早霜的担忧,过早的出现早霜会使大豆单产产生意想不到的下降,最终会影响产量。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中西部的天气在未来几天仍然不会出现早霜,产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也是最近美豆以及国内豆类期货下跌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后期这一因素的变化仍然是市场主要的炒作题材,需随时关注。
综上所述,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是确立的,目前处于趋势中的阵痛期。而对于豆类期货来说,天气题材的利空炒作恰好配合以这一短期的弱势背景,致使价格承压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