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府和农民在大豆出口关税问题上存在分歧,今年阿根廷农民再度罢工。其实,这一矛盾存在已经很久,目前市场对此关注程度有所增加,但实际上,阿根廷农民再度罢工的消息目前对市场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即使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因为如果阿根廷豆类出口中断,完全可以由美国和巴西来补足。阿根廷的所谓停止出口仅仅是暂时而已,该国正常年份大豆产量超过4000万吨,甚至有能力达到5000万吨,而其人口不到4000万,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出口是其必然的选择。并且农产品出口是该国重要的外汇来源,在出口阶段性的沉寂后,其截留的国内库存仍要释放到国际市场上。
二、通胀因素
针对近日相关媒体“猪肉鸡蛋价格近期持续上涨,或成新一轮通胀诱因”的观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肉蛋价格上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和季节性波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对此我们应该理解,目前几乎不存在某一商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通胀的情况,而应该反过来,是通胀引发了商品价格的上涨才对。而在没有战争没有动乱,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下引发通胀的主要是货币供应。本轮猪肉价格的上涨和国储前期的托市收购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的分析和解读不应该止与此,也不应该完全认为是恢复性上涨和季节性波动,应该把这视为一个信号,即是不是通胀开始的信号。如果后期饲料价格、玉米小麦价格、蔬菜价格等一系列基本商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则可以确认是新一轮通胀的开始。如果发生较大规模的通胀,对豆类当然是利多的。
三、天气因素
由于2009年我国东北大豆受到了春旱、夏涝、秋旱的影响,市场普遍预计黑龙江大豆将大幅减产,幅度可能达到20%—30%。截止到8月27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45亿亩,其中重旱6107万亩,干枯2975万亩,有693万人、56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据气象预测,近期北方大部和南方旱区仍无明显降雨过程。南方省区由于降雨不均,以及受持续高温的影响,目前受旱面积正在迅速发展,人饮困难人数在不断增加,后期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温故知新,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最近几年大的旱灾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2008年底到2009年初,南美发生特大干旱,阿根廷大豆实际产量只有3500万吨,远低于正常年份的5000万吨,这直接刺激了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令大豆玉米比价超过3:1,使得即使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大豆期货5月合约仍以1166美分/蒲式耳的高价摘牌。2007年中国东北干旱,令大豆产量同比下降30%,大连A0809合约一度被炒高到5855元/吨。2006年澳大利亚发生特大干旱,该国作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小麦产量从上年度的2500万吨大幅下降至2006/2007年度的不到1100万吨,出口量也下降了50%,成为持续了两年的农产品牛市行情的导火索。2003年美国发生干旱,该国大豆单产仅为33蒲式耳/英亩,造成2004年大豆价格上涨至1100美分/蒲式耳。从这些例子中,可以解读出干旱对粮食价格的巨大冲击力量。
国内旱情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连豆再次活跃的诱因。更进一步分析,不单单是对大豆,本次旱情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整体水平也会产生影响。
除了旱情外,东北地区的早霜问题也被市场所关注。不过相对来说,美豆产区如果发生早霜危害更大,和2008年一样,美豆今年的生长进度较正常水平大幅落后了2周左右,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早霜,单产大幅下降是必然的。我们知道,对于未成熟的大豆来说,霜期相差一天两天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除了中美的天气,印度的天气也受到关注。由于降水不足,有机构预计印度大豆减仓幅度为9%—19%,按照去年的产量计算,最高减产幅度可能达到190万吨。加上中国大豆减产的数字,即使美豆没有受到早霜威胁,增产的幅度也不会很大。美豆即使单产正常也不过较去年增加650万吨,更何况早霜的威胁并不能解除。所以2009年南美供给下降的利多仍旧在发挥作用,从这一点看,对豆类过分看空也是有较大风险的。
四、信贷政策
上周,国内很多期货品种都出现了大幅杀跌的走势,本轮下跌从技术上应该归结为8月13日见顶回落后的第二波下跌,整体上判断为C浪,如果此判断成立,则跌幅应该超过第一轮下跌。国内商品整体杀跌,与信贷增速放缓有很大关系,央行已经在默默地控制货币供应。我们知道始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本轮上涨行情,宏观上有两大重要原因,一个是预期宏观经济好转,令一个就是货币供应快速增加,现在货币供应踩刹车对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
五、国储抛售
为了实现当初顺价销售的诺言,国储固执地以3750元/吨的价格不断拍卖,由于现货价格没有起色,成交率低得可怜。正是国储手里的大豆令市场资金对炒作国内旱情兴趣缺乏。目前国内大豆面临收获,一旦各方面出现利空,国储实现顺价销售的愿望就会落空。并且,如果价格继续下跌,东北豆农的利益仍将受损,届时国储是抛还是收就成了两难的抉择。
我们认为,不管国储采取什么策略,只要成交率持续上升,就可以视为是大豆的利多信号之一。
六、技术分析
从时间上看,目前已经进入9月份,中美两国大豆产量的最后形成很久就见分晓。从技术上看,美豆的连续下跌,已经在考验900美分的关键支撑位,一旦跌破则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开始。在此关键时期9月大豆合约连续大幅下跌,其价格已经低于5、7、8月的摘牌价格,说明市场的强弱有所变化。从资金上看,国内商品期货的资金有将近1/3集中到了豆类和植物油上。历史经验表明,资金聚集就是能量的聚集,一旦有打破平衡的因素出现,就会有大幅流畅性行情出现。比较不足的是,美豆类整体持仓水平没有上来,后期可以将其列为观察指标,若资金持续进入则应视为行情来临的苗头之一。
豆类目前短期走势偏弱较为明显,但中期走势目前很不明朗,可以说是相对平静。但此刻的平静,并非普通的波澜不惊,由于时刻非常关键,或于平静处正孕育惊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打破平衡的力量何时出现,未来流畅的行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