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程国强:大豆进口是一个历史的选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31  
     简介:曾几何时,西方人对中国粮食生产能否自给忧心忡忡,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全世界挨饿。然而,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这个有着世界第一大人口的国家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中国,也从1949年时的饥饿贫困状态步入到现在小康水平,中国人不但养活了自己,而且帮助了世界!2009年8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程国强研究员做客中国访谈,回顾从饥饿到小康的中国农业60年。

    主持人:

    刚才程主任在回答网友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您在总结成就的时候也在提一个差距的问题,这个差距也是同世界接轨的表现,现在我们的眼光也是以全球性的眼光来评价中国的农业事业。其实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都同世界接轨了,当然也包括中国农业。所以我手上有数据想和您一起来讨论,就是有人说:10年前,中国进口的粮食是500、600万吨,现在是每年进口4000万吨,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农业与世界接轨其实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程国强:

    这是现在国内非常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大豆进口是我们农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大家对它的关心、担心、议论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建国60年,应该说对外开放这样一个主题在前30年和后30年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对农业来讲,前30年也是对农业有国际交流的,只是当时停留在技术的交流,或者是技术的合作,包括对非洲的援助等等,在这个层面上。后30年真正说农业的对外开放,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开放对外市场,对农产品是开放了农产品的市场,使中国的农业融入到世界体系。开放以来,应该说积极的、不利的都有表现,积极的来讲,比如说我们引进了外资,使我们能够有能力、有条件统筹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不利的就是开放的过程中、进口的过程中,对国内市场带来一些冲击,带来一些影响。

    比如大豆,大豆在10年之前它就开始开放市场,大豆的市场开放并不是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我的印象中在1996年,当时因为国内的植物油比较短缺,还有就是豆粕,它是作为畜牧业的蛋白饲料,当时供应也不足,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在1996年的时候,为了扩大大豆的进口,国家就把大豆的进口关税由10%几降低到3%,当时这个重大的举措就是为了围绕扩大这些国内生产不足,但是需求很大的产品的进口。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整个大豆的进口就由当时的三四百万吨,一路增长到现在的四千万吨,它相当于是我们目前国内生产的2.6倍,现在国内大豆生产只有1500多万吨,而进口是达到4000万吨,所以说相对于国内生产来讲,有2.6倍的话,很多人就对这样一个产业的安全发展带来了担忧。

    程国强:

    有人担心,进口这么多的大豆,市场这么的开放,是不是对我国的豆业产生了威胁。另外的,大豆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整个大豆加工行业大概80%的加工能力是由外资控制的,大概有5、6家大公司控制着我们70%—80%的产能,这样使很多人更加担心。所以说中国农业与世界接轨,中国农业融入世界体系的话它有两面性。一方面,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比如解决我们的耕地不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大豆进口是一个历史的选择,不是说我们有意开放市场,也不是说国外的竞争能力强,攻破了我们市场的结果。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耕地、水资源非常有限,我们优先要解决的,比如说中央一直要坚持粮食安全的底线,就是要立足国内生产解决粮食的基本支持。立足国内生产解决粮食的产品主要是像水稻、小米,但是对大豆这样一种油料作物来讲,究竟应该有怎样的生态趋向,现在很难界定。我们现在进口4000万吨,相当于国内要用3.5—3.6亿亩的耕地,这个耕地面积就相当于整个全部的小麦的种植面积。比如说按照有些人的观点,为了防止国外大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关闭这个市场的话,改为国内生产的话,我们就要有3.6亿亩的小麦不能生产了。

    所以在农产品的进口问题上,在当初开放市场的时候,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非常充分的,而且具有比较大的弹性的考虑,就是首先要保证国内的农业安全,这个行业和这个产业的安全,要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到冲击,要保证农业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又不排除对国际资源的利用,如果我们的水土有限,我们集中精力要生产,考量小麦、水稻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要考虑怎样来统筹国际资源、国际市场。

    因此大豆的进口是我们一种选择,是我们利用国际资源的一种选择,对此不能够有太多的担忧。理性的看,如果国内市场的小麦、水稻能够得到稳定的增长,能够保证基本的供应,那么我们整个粮食的安全稳定格局不会动摇,大豆的进口只是弥补了我们水资源、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比较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