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经济数据好转,宏观经济环境改善
今年下半年以来欧美诸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始于去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近尾声,第三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将走出谷底,逐步进入恢复增长阶段。从美国的情况看,美国商务部在8月26日公布的7月新屋销售数据比上月猛增9.6%达到43.3万户,高于市场预估的39万户水平,创下10个月新高。另外市场待售房屋降至逾16年来最低水准,这是楼市在历经3年下滑之后企稳的迹象。同时美国商务部还公布美国7月耐久财订单大幅增长4.9%,这是2007年7月以来最大增幅。分析师认为,大型商品正显示出非正常的复苏景象,意味着此波景气复苏初步阶段可能比人们预期的更强劲,暗示美国经济所经历的7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可能告终。路透调查显示,欧元区GDP第三季度预计增长0.2%,日本第三季度GDP预计较前季增长0.6%,而美国第三季GDP则将增2.4%。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报告称,中国经济回暖趋势正在逐步加强,预计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约8.5%。以上数据显示,全球经济触底,正在复苏,对商品市场的需求增长有利多影响。
2.北半球大豆即将收获
夏末秋初,北半球大豆即将进入收获期。今年北半球两大主产区美国中西部和中国东北大豆产区天气状况大相径庭。从美国的情况看,美国中西部大豆作物播种之后,产区天气出奇理想,充沛的降雨加上适宜的气温,非常有利于作物生长,今年秋季美国大豆单产有提升的潜力,总产水平可能超过美国农业部预计的31.99亿蒲式耳的水平,将创下新高记录。而中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从6月份以来却出现严重干旱,8月上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平均降水量仅为正常年份的13%、5%和9%,对当地农作物生长不利,大豆可能较去年减产一成到两成。
3.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旺盛
由于今年上半年南美大豆大幅减产,供应能力削弱。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转向美国采购,使得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旺盛。油世界预计由于南美大豆供应萎缩,美国承担起今年秋季到明年春季供应全球大豆的重任,将拉动美国大豆出口同比大幅增长,油世界认为今年9月到明年2月期间美国大豆出口总量将达到2850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2379万吨。强劲的出口需求预计将在短期和中期给CBOT大豆期价利多支撑。
4.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充沛,压榨利润较高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总量达到2647.8万吨,同比增长27.7%,其中6月和7月的单月进口量皆超过400万吨。由于将进入下半年中国传统节日消费旺季,豆粕和豆油现货价格回升,油厂压榨利润维持在100—200元/吨以上的较高水平,压榨企业开工率增加,且进口大豆成本仍低于国内托市收购价格,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未来几周国内油厂对进口大豆采购需求将增加。
5.猪肉价格回升,养殖业效益好转,有助于饲料消费需求增长
自从6月份我国政府启动生猪收储措施以来,国内生猪价格连续11周回升,农户养猪效益扭亏为盈,养猪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后期随着中秋、国庆佳节来临,家畜和家禽消费增大,其养殖效益将继续回升,这将有助于拉动豆粕消费需求的扩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中国今年的豆粕消费将增长3.15%至2950万吨,豆油的消费也将因旺季而增长。
总体来看,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回暖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扩增将支持商品价格走高。随着投资者信心的回升,美国金融市场股指上扬,美元指数仍处低位,助推大宗商品原油期价稳健上涨,外部市场偏多气氛有助于大豆及其制品期价走升。而美国新豆丰收前景尽管带来了潜在供应压力,但是由于初秋产区可能面临早霜威胁,后市美豆行情仍有可能在价格波动中出现天气升水,且大豆出口需求强劲带来较强的利多影响,CBOT大豆期价后市料将呈现振荡上扬的趋势,美豆主力911合约将回升到1000美分以上波动。连豆及其制品期价在国内消费旺季即将来临以及外盘走势带动下,后市亦将呈现振荡趋升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