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连续一个月来抛售进度缓慢,成交量不足2万吨,离收储的500多万吨相差甚远。新豆即将在一个多月内上市,国储是否会改变政策来加大抛售力度?新豆上市后国储又面临收储新豆问题,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国储同时面临抛售、收储2个政策的改变,这对国内大豆走势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后期国内大豆走势整体方向是否会发生较大变化呢?
国内大豆收储抛售回顾
2008年10月份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种植大豆的农民利益在东北主产区进行了大豆收储。其中国家收储150万吨,临时收储575万吨。收储价格为3700元/吨,而但是国内大豆价格维持在3550-3600元/吨之间。目前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大约在700多万吨,国家收储过后东北主产区几乎没有可流通的大豆,当地大豆加工企业大部分也几乎处在停产之中。
自上月底国储开始抛售大豆,首次在东北地区拍卖50万吨,价格为3750元/吨,至今成交偏少,不足2万吨。而目前东北地区大豆价格一直维持在3700元以下,国储抛售价格偏高是导致目前抛售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国储3700元/吨的收储价格,算上仓库保管费等费用其成本已经达到3800元附近,早期收储的更是可能达到了4000元/吨的成本。3750元/吨的抛售价格已经是处在盈亏边缘,为何市场丝毫不理会呢?这主要是用于受到价格低廉的进口大豆的冲击,并且上半年国内大量进口大豆,国内大豆供应较为充足,大豆加工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去选购相对偏贵的国储抛售大豆。
当前全球大豆基本面
要弄明白国内为何大量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又如何影响国内市场,我们必须了解当前全球大豆主产国及消费国大豆的基本面情况。
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全球大豆的主供应国,中国则是主要的消费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08-09年度产量为8054万吨、巴西为5700万吨、阿根廷为3200万吨。三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大豆产量21062的80%以上。中国的产量为16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其5134万吨的消费量,因此每年中国都进口大量的美国及南美大豆。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08-09年度美国出口量为3443万吨,巴西为2750万吨,阿根廷为597万吨。中国进口量为3910万吨,占据了上述三国将近60%的出口量。
美国农业部预计,09-10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8770万吨,同比增加9%。出口保持3443万吨不变,期末库存为573万吨,仍然保持在历史较低位,库存偏低的原因是中国的进口量仍然保持高位运行。预计09-10中国产量为1540万吨,消费量为5345万吨,同比增加4%,进口量为3810万吨,同比略减了100万吨。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国内7月份进口大豆439万吨,同比增加25%,1-7月进口2648万吨,同比增加27.7%。而根据国家粮油信心中心预测,本年度国内进口量更是可能达到4100万吨的历史高位。我们知道,农产品消费呈现刚性,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出现这么高的增幅,从美国农业部数据也可以看出来,预计本年度中国消费为5134万吨,比上年度4982万吨增长了3%。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如此高额进口下国内大豆供应上不会出现紧缺,整体较为充足,造成如此大的进口量一方面是由于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国储大量收储过后国内可流通的大豆减少了一半,使得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不得不增加进口量。
9月份过后就是美国及中国大豆新豆上市的时间,从当前供需预测上看,虽然国内大豆略有减产,但前期高额的进口量及美豆的增产不会导致国内大豆供应上的紧缺。而国储也有可能在未来2个月左右完成500多万吨的抛售,国内大豆供应充足。
国储抛售面临的困境
国储抛售目前面临的最大难点就是抛售价格偏高,进口大豆一直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从连云港的进口大豆报价来看,仅仅在7月初出现过3800元/吨左右的进口价格,而8月份过后其价格一直处在3750元/吨以下,本周五报价在3650元/吨,明显低于国储抛售价格。由于进口大豆出油率略高于国产大豆,进口大豆近1个月来压榨利润一直处在150-270元之间,大豆加工企业也更偏向进口大豆。
有贸易商称国储可能会补贴大豆加工企业200元/吨的价格进行抛售,其实不管国储用何方法最终需要在未来2个月之内抛售完成500多万吨,新豆即将上市,国储必须轮出仓库用于收储,本次国储抛售的真正目的也是轮库的需要,而并非是国内大豆供应紧缺的需要。
国储面临另一个问题是,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抛售,再加上新豆集中上市,势必会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对新豆价格形成较大压力。国储收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维持价格稳定,一方面抛售大豆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又需要收储稳定价格,2方矛盾的冲突也是国储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假如今年国储继续高于市场价格收储大豆又将会造成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无豆可买的局面,最后也不得不转向进口大豆,这对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国产大豆压榨行业造成不小的打击。
当前行情分析
最后,我们针对当前行情及基本面对国内大豆后期走势作出分析。
从金豆一指数图上看,自2008年12月的2859低点以来,国内大豆走出了一轮低点逐步抬高的震荡偏上的行情。目前市场仍然没有能回到2008年9月底的起跌点,相对其他大宗商品,整体涨幅偏低。从前期低点到上周的高点,大豆涨幅仅仅35%左右,而铜相应出现118%的涨幅,橡胶122%的涨幅,白糖是70%的涨幅,PTA上涨了94%。
虽然从上述来看大豆仍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但是受到目前高进口量及国储抛售的影响下,国内大豆很难出现单边上涨行情,其上涨空间也受到国储抛售价格的限制。从目前主力豆一1005合约来看,市场在跌破3600点关口后快速被拉起,站稳3600一带,而离本次行情上涨起点3500附近也不到100点的空间,市场向下空间有限。而要很快就回到3800点上方也是非常困难的事,其间做震荡调整的概率较大,突破前期高点上冲4000点关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难以实现。
从当前宏观基本面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商品通胀的预期整体大宗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上涨预期,而大豆相对较小的上涨幅度也更容易产生上涨行情,从长期大趋势来看,大豆是具有非常有上涨潜力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