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拍卖PK进口大豆 谁能完胜?**
周三进行的国储第四次拍卖依然少有成交:本次计划销售大豆50.15万 吨,实际成交1.50万吨,成交率2.99%,成交均价3787元/吨。尽管与上次成交的0.49万吨相比,本次拍卖略有进步,因为油厂不可能长期处于无豆可榨的状态,必将会有一定的成交,另外,近期大豆期货价格飙升对成交好转也起到提振作用,然而1.5万吨的成交量仍然聊胜于无。这说明市场对于国储拍卖价格仍难接受,也反映出油厂的普遍谨慎、观望心态,特别是在目前国内终端需求依然疲弱以及企业仍在寄希望于国家给予政策补贴的情形下。
而如果国储拍卖以目前的形式持续下去,成交量日渐上升,大豆市场将会呈现何种状态?天富期货分析师廉莹表示,临储大豆的拍卖即便有“蜗牛式”向好趋势的发展对于市场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根本无法缓解企业现状,反而使得需求更多的转向进口大豆,对于美豆价格也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又间接抬高了国内大豆的价格,价格的持续高涨也许会使得国储拍卖的窘相有所改善,不过时间又是另外的一个问题。如果在新豆收割之时国产大豆的价格依然不具备优势无法“让库”,国家也许会采取一定的行动使其“让位”;而从另外一方面看,即使价格涨至有利价位,临储大豆的拍卖也将在未来限制住国内大豆上涨的空间。
国内庞大的进口量成为国储大豆难卖的一大障碍,尽管近期CBOT大豆价格已经有所上涨,但是鲁证期货分析师田常润表示,目前进口大豆价格相对于国内抛售价格仍旧存在优势,就算是两者价格相当,国内抛售大豆运往南方还是无法与进口大豆“匹敌”。因此,短期内美盘大豆的上涨并不能为国储抛售铺路。当前的美盘市场各个合约之间的炒做题材重心并不相同,陈作合约炒做的是需求,而新作合约炒作的是天气,当前大豆价格保持强势是两个炒做题材方向相同,而并不完全是中国因素造成的。在国内新豆没有或没有完全上市的时候,中国国内进口需求强势仍将继续,因此国内大豆的抛售也可能不会十分顺利。
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7月进口了439万吨大豆,较去年同期增长25%。数据并显示,1-7月中国大豆进口总计26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7.7%。发改委经济及贸易部官员近日表示,国产大豆产量增幅无法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一致,因而进口将继续提高。中国政府将继续调整补贴以及储备政策,支持国内大豆生产,也将鼓励加工商提高大豆储备。官员表示,今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4000万吨。
**USDA报告正常“发挥” 库存趋紧仍为“顶梁柱”**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通常被视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报告,其中包括基于实地考察和采访28,000名种植户得出的首份2009年作物产量预估数据,将决定2009年剩余时间里的市场基调,折射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玉米和大豆出口国的地位。昨晚公布的报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USDA预估美国2008-09年度大豆年末库存为1.10亿蒲式耳,与7月预估持平,但略高于分析师的预估中值1.06亿蒲式耳;USDA预估2009/10年度大豆年末库存为2.10亿蒲式耳,低于7月预估的2.50亿蒲式耳及分析师预估均值2.21亿蒲式耳;美国2008/09年度大豆出口预估为12.65亿蒲式耳,较5月预估高出500万蒲式耳。USDA将压榨预估上调500万蒲式耳至16.60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同时预计,2009年美国大豆产量为31.99亿蒲式耳,较7月预估的32.60亿蒲式耳有所下降;单产为每英亩41.7蒲式耳,亦较7月的每英亩42.6蒲式耳下降。尽管新作单产和产量数据下降,但是如果单产确实如此,这仍将成为历史上第四高水准的产量。
不过,美国芝加哥交易所集团(CME Group)一负责人表示,尽管今年大豆产量预估创纪录水准,但是大豆需求强劲料支撑价格升势。MF Global的研究主管Rich Feltes亦称,中国大豆进口继续保持纪录水平。如果大豆期货价格被拖低,相信市场很快会出现买盘。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新作单产、产量和结转库存预估下降支撑大豆期价,但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此广发期货分析师袁建斌表示,这可能使得市场短期上涨步伐放缓,不过产量明显下调以及库存继续趋紧的表现仍有望为市场提供长期支撑。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农业部本次报告对美陈豆压榨和结转库存的预估仍显得有些保守,估计在9月份报告中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很大,美陈豆结转库存最终很可能将降至1亿蒲式耳之下。总体上,我们认为报告后美盘大豆维持近期上涨趋势的可能性较大,近期上方目标位在6月份高点1100美分一线,关注美产区天气以及周边市场的配合情况。而国内豆类市场近期的“资金市”特征明显,随着8月份报告题材炒作结束,资金流向变化将可能对短期盘面产生重大影响,但基于成本支撑以及终端需求的季节性恢复因素考虑,预计未来盘面整体仍将维持易涨难跌格局。
对大豆作物来说,8月份的天气通常对单产是关键,因为大豆在本月结荚并鼓粒。而截至8月9日当周,大豆结荚率仅为55%,远远低于五年均值的72%,今春的潮湿天气放缓了大豆播种。新作大豆容易遭受迅速转为干燥天气或者今秋早期霜冻的破坏。而鉴于美国及全球大豆库存较低,实在是没有太多空间可以让当前的作物经受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