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对话人———
万宝瑞: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
董颖秋:黑龙江省克东县县长
石克荣:河北汇福粮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马德军:黑龙江省克东县宝泉镇护路村党支部书记
策划人———
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下跌的形势下,国家采取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市场,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今年大豆生产仍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
万宝瑞: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发展的好势头,夏粮再获丰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这是很不简单的。夏收油菜也喜获丰收,总产和单产可望创历史新高。2008年大豆播种面积1.37亿亩,比上年增加560万亩,总产1554万吨,比上年增加280多万吨。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下跌的形势下,为保护豆农的利益,国家采取临时收储政策,在东北地区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大豆,稳定了市场,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今年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影响,大量进口大豆压低了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农民种豆收益出现下降,大豆播种面积略低于2008年。但各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同时,在华南大力发展甘蔗(木薯)间套种大豆,在西南地区大力发展间套种大豆,增加高产蛋白大豆的供给。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后期气候正常,今年大豆生产仍将是稳定发展的趋势,大豆的产量和去年基本上能保持平衡,能够保持稳定的自给率。
董颖秋:我们克东县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县之一,是大豆产业协会开展产业机制创新试点的县份之一。在克东县,放眼一望地里种的都是大豆,也有人叫我“大豆县长”。我们今年大豆种植面积没减,全县188万亩耕地,162万亩种了大豆。我们现在搞订单生产,也引进了一家深加工企业。
虽说今年县里大豆面积没减,但效益下降。因为今年的价格确实比前两年有所下降,前两年大豆价格最高时1市斤是3.2元,今年春季到目前的价格最高时1市斤才1.9元。
马德军:我们村一共11113亩地,大豆面积得占到10800多亩,我们总共520户,剩下的地种点蔬菜。我在村里带头成立了大豆合作社,每亩地比农户自己种要增收10%左右。各家各户种大豆一亩地能打300斤,合作社能打320—330斤。产量高了,所以经济效益就上来了。
万宝瑞:现在大豆种植全世界平均亩产160公斤,美国170公斤。你们的亩产量已经接近美国水平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是我国大豆的主产省区,今年生产形势比较好,南方套种面积也增加了400多万亩。但今年大豆价格比去年降了30%多。
石克荣:听你们各位讲到今年大豆产量不会减少,我很高兴。我对大豆这个行业感情很深,我是1987年开始搞大豆加工的,经历了中国所有的制油行业工艺设备换代升级,可以说,现在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企业的全套设备都是引进的国外先进工艺设备,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现在我们的问题主要还是“吃不饱”,去年实际加工量100多万吨,今年大约在160万吨。目前因为原料不足,大豆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呈现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进口大豆迅猛增加、加工布局发生重大改变、食用专用大豆成为新的发展潮流等新特点
万宝瑞:大豆是很敏感的一个产业,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和蛋白食品原料,而且是饲养业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呈现出这么几个新特点:
第一,大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肉蛋奶等蛋白质食品、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我举个例子,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消费粮食238公斤,比1989年减少4.6%;人均消费豆类食品5.7公斤,比1989年增加66.7%;奶类制品1.2公斤,比1989年增加26.3%;水产品4.1公斤,比1989年增加95.2%。
现在,大豆豆粕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饲料。一般来说,大豆中油脂含量在20%左右、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其蛋白质含量是谷物和薯类的2.5—8倍,且大豆蛋白富含18种氨基酸。大豆的营养价值决定了它在人类食品营养和畜牧业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进口大豆迅猛增加。1985年至1995年,我国平均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15倍。1998年以后发生变化。从进口量看,2000年进口1024万吨,2008年达到3744万吨。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45%左右,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出口增长缓慢,估计2009年不会超过50万吨,进口量将是出口量的80倍。
董颖秋:我们一个县的大豆产量是20万吨。
石克荣:在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上,咱们跟美国,巴西、阿根廷比不了。美国1年产8000多万吨;巴西是4000多万吨;中国才1500多万吨。德国一家公司1年收入是117亿欧元,其中大豆磷脂加工占他们的主要销售份额,这说明大豆深加工潜力非常巨大。
万宝瑞:正因如此,我国大豆产业呈现出第三个特点,大豆加工布局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的急剧增加,在我国东南沿海形成了以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为主的企业群。跨国粮商控制了这些企业的原料进口。这种从原料、物流到加工的一体化联合经营,形成了拉动出口国转基因大豆生产的产业化格局。
另一方面,国产大豆食品和豆油需求旺盛,我国的大豆油脂加工、大豆食品加工和蛋白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形成了产地豆制品加工企业群。这些企业以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为主,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带动就业面大、产品多样化,这对拉动国产大豆发展,确保豆农生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多种格局并存的客观发展,有利于我们重新定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
石克荣:我想说,大豆产业很有发展前途。比如,做到医药级的大豆磷脂,价格很高。磷脂可以制成治疗脂肪肝、神经衰弱的一系列的产品。而我国种植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大豆深加工前景广阔。按我们目前200万吨的国产大豆加工能力算,能产出1万吨磷脂。磷脂做成粉末是6万元1吨,这就是6亿元的收入。
万宝瑞:我国大豆产业呈现出的第四个特点,食用专用大豆成为新的发展潮流。高蛋白大豆、毛豆、芽豆等专用大豆发展迅速。日本、欧洲等食品加工企业直接到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建立大豆原料生产基地。浙江、广东、北京、山东的豆制品加工企业到东北直接签订非转基因大豆购买合同。国产大豆在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大豆产业虽然遭受进口大豆冲击较大,但我国仍然是世界大豆四大主产国之一,又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在世界大豆产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万宝瑞:大豆价格大起大落使大豆主产区的加工企业和豆农遭受很大损失。但是决不能因此轻言放弃我国大豆产业!
近些年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生产发展比较快,这有利于满足全世界快速增长的大豆市场需求。但是,我国大豆产业关系到13亿中国人民的食品安全,关系自主大豆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到全国6000多万豆农的就业和生计,也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我们不可能放弃我国大豆产业。事实上国家支持成立大豆产业协会,目的就是要振兴大豆产业。
从生产发展看,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品种资源大国,育成品种有2370个,生产中常用的品种达300多个,遍布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东部沿海到新疆的全国各地,适应了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不同消费用途的需要,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大豆四大主产国之一,又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无论从品种资源还是生产、贸易看,我国在世界大豆产业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全球大豆的生产、消费和贸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董颖秋:我们克东县的地理位置,在黑龙江省的北部,昼夜温差大,每年无霜期只有115—120天,大豆是最适合这个区位的农产品。在我们那里,种玉米减产,种麦子需要水,种水稻更不可能了。这部分土地如果不种大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豆农、加工企业职工的就业问题。所以尽管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我们还是要大面积种植大豆,这是自然条件所要求的。
石克荣:如果你们都不种大豆了,我们加工企业就更缺少原料来源了。
董颖秋:这些年,国外进口大豆越来越多,国产大豆价格降低,农民利益受损。为了提高农民收益,我们县也做了一些尝试:过去种大豆用小垄,现在种大豆垄宽达到一米零五,增加了大豆的株数。每公顷种植数量从30万株增加到40万—45万株,产量就上来了。在土地经营层面,我们通过合作社搞规模化经营,全县搞了30多万亩。老马他们村就是一个典型。
马德军:我们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用每亩地260元的价格把地租过来,农民就什么都不用管了。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统一种植,收获后平均分大豆。
董颖秋:以前,一家一户的农具都是小四轮车,没办法深耕土地,土壤的透气性差。组建合作社之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用大机械整地,土壤透气性增强,中间环节可以省掉了,这就增加了收入。
过去,张老三、李老四各家的大豆收完之后混在一起卖。现在,合作社跟企业签订单,把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分开种植。蛋白含量在39%以上,1市斤多卖1角钱,1吨就增加了200块钱,收入又提高了。
我国大豆产业大有潜力可挖,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将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发展大豆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农民和企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万宝瑞:关于我国大豆产业有许多议论,有人说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竞争不过洋大豆,这种说法不全面,我国大豆和进口大豆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
从品种资源看,我国高油大豆含油率20%以上的品种有很多;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品种也很多;高产大豆品种一般亩产都在180公斤以上,像中黄35号亩产达到了371.8公斤,最近有个“金张掖”大豆,亩产高达436.8公斤。
再从生产实践看,黑龙江农垦1000多万亩大豆,2002年—2007年,年均亩产为168.7公斤,高产项目区的单产达到194.3公斤,2008年全区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73.6公斤,高于世界大豆平均单产161.3公斤,也高于美国单产170公斤。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方向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在于提高科研、推广水平。
石克荣:万会长说得好,要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就要大力发展深加工。比如,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出豆粕,可以把豆粕用于生产氨基酸,把副产品变成主产品。如果我们用大豆生产食品磷脂,能生产出2%的磷脂,收益会相当惊人。
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发展大豆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是农民和企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在瓶颈主要是原料、技术等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大豆深加工事业必然会加速发展。在这方面,我国大豆非转基因的自然资源条件国外是不可比的。
非转基因大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口感好。其实最简单的做法是让老百姓体验国外大豆和我国东北大豆的口感,我国东北大豆低含油高蛋白口感很好。
万宝瑞:石总讲得有道理,我们要从我们的优势里面找突破口,对国产的高蛋白大豆进行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用咱们的资源优势,搞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影响力。
董颖秋:我们现在招商引进一个大豆深加工企业,每年加工30万吨,但是我们全县的大豆年总产量是20万吨,这个企业还可以加工一些其他县份的大豆,我们的产业化正在形成。
石克荣:我们希望国家对大豆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让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大豆产品深加工的市场研发。
马德军:现在种大豆容易忽视整地,有人家的地30年没有深翻过,因为没有这个能力。现在要想提高大豆产量,用大型农业机械深翻地,起码一亩地增产8—15斤。由于村里没有大型机械,我们要雇别人的车。自己的车在本村干,20元一亩,外村要计算来回的成本,一亩要30元。县里在这方面的农机补贴很少。
董颖秋:有这样的问题,30%的补贴,如果买小机械,1万元补3000元,农民出7000元还能买得起,但想买大机械就困难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价格在50万元左右,再带上后面的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就得100万元。一套设备1年顶多能深松整地5000亩,像老马这样的合作社至少应该有一套。
万宝瑞:现在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过去的贷款主要解决农民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现在买大型农机具也有优惠政策了。农民希望在购买大型农机具时,国家补贴政策能更优惠一些,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董颖秋:现在黑龙江出台一个政策,利用世行的贷款,国家贷款完之后,以乡为单位,贷一千万,省里面负责还70%,30%由承贷单位去还,这个政策还是不错的,现在开始实行了。我们以整县为单位正在进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买大机械需要建车库,一个车库是400多万元。车库应该作为公共设施建设,国家也应该有相关优惠政策。
克东县原来是一家一户搞生产,现在我们在国家大豆协会领导下,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点,就是以村为单位,或者以乡为单位,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若干农户的地通过不同的方式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经营。大豆规模化经营之后,效益高了,成本相应下降了。
马德军:我们是今年4月份开始机制创新试点。通过集中采购柴油、化肥等降低生产资料成本,规模种植和老百姓自己种相比,一亩地成本要降低20元左右。使用农机作业,一亩地光省油也能省五元钱。部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外出打工,搞畜牧业、养殖业,有能力的还可以创造第三产业。同时,还能解决一些老幼病残的难题,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比他们自己种效益还要高。
石克荣:农业的潜力是巨大的,还应该开发富硒大豆。我们搞过大豆肽的实验,把大豆的分子变短,重新排列,可以保证人体100%吸收,生产成本也就是生产豆浆的成本,但在医院要卖几百块钱一袋。如果大豆产业在这方面搞研发,优势发挥出来不得了。
充分发挥大豆协会的作用,推动大豆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新路子
石克荣: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又不能轮耕、休耕,我们不能大面积种植大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国大豆科研院所的作用,研究大豆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化肥投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万宝瑞: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员包括大豆种植、加工、贸易、科研等各个领域,是覆盖大豆全行业的产业协会。协会成立两年多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大豆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经过到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调查研究,在充分听取专家、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改变我国大豆产业“农户一盘散沙、企业孤军奋战、市场竞争乏力”的局面,必须从产业体制机制创新着手。刚才董颖秋同志、马德军同志讲的,就是从体制机制考虑的。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在黑龙江省克东县、林甸县、红星农场和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顺利展开。我们把豆农组织成合作社,像老马说的一样,主要是解决统一良种、统一种植管理、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销售等问题,以经济合同把合作社与大豆加工企业直接联系起来,形成市场引领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协调服务社员、产加销一体化的新型大豆产业体系。
根据典型调查,大豆合作社生产比农户小规模生产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一般可减少5%—10%;全面采用高产大豆新品种和深耕等配套栽培技术,大豆亩产可提高15%—20%;实行专品种种植解决了大豆混收混存、商品质量差的问题,大豆价格提高10%左右。综合来看,豆农可以节本增收30%以上。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合同,不仅建立了原料基地,直接从合作社购进大豆,减少了收购网点投资和收购环节,每吨大豆节约收购成本100—200元,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引导合作社种植专品种,从而收到高油或高蛋白的优质大豆。据蛋白加工企业测算,市场混收大豆的蛋白含量一般为38%,而合作社专品种大豆蛋白含量可高达42%,在加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大豆蛋白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吨大豆企业可净增加利润200元,4个百分点每吨可多获利800元,按合同企业可把增值效益的50%返还给豆农(即每斤大豆加价0.2元),企业仍可获利400元,同时,企业建立了优质大豆基地。
二是为国家出台大豆扶持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2007年5月大豆协会报送了《关于大豆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报告》,引起高度重视。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将大豆良种补贴面积由1000万亩增加到4000万亩,2009年大豆良种补贴在主产区实现全覆盖;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制定实施了《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措施对扶持大豆产业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定。
三是为广大豆农、大豆加工企业搭建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信息交流平台。2007年与国家食品营养咨询委员会、农业部优农中心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大豆及油料油脂产业发展论坛》。2009年4月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在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大豆可持续发展论坛》。大豆协会还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合作举办《中国南方大豆发展论坛》,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举办《第三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
石克荣:现在,我们企业是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董颖秋:大豆协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包括巴西、美国等一些大豆生产国都来交流经验,我们也参加了,确实很有收获。
万宝瑞:大豆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协调豆农、加工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也是构建现代大豆产业体系的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从目前看,体制机制创新可能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