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全球大豆期货分享中国好时光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05  
     7月份以来,接近30年历史低点的2008/09年度库存,与将是有史以来最大产量的2009/10年度大豆(资讯,行情)供应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实际上已经在美国大豆市场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而另一方面,中国大豆市场连续数月创纪录的进口量和东北国储大豆拍卖价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有效供应的两大题材,也是互相对峙与磨合,使得市场一时有涨跌皆难的困惑。

    但上周以来的短短几个交易日,中国流动性泛滥所引发的买入一切大宗原材料的疯狂行为,如龙卷风般将这平衡无情地打破。这股风暴由铜、螺纹钢市场袭来,起初的增仓,特别是豆粕市场的大幅增仓,被市场人士认为只是给了油厂和套利者更好的锁定利润的机会,但当数十万手的多单蜂拥而入之后,却产生了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连锁反应:中国多头买入—油厂套保—订购远期进口大豆—美盘受激励大涨。谁敢说这不可能是国内商品期货投资保值功能的再一次变革。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们想起2005年指数基金第一次进入商品市场的情况。作为专业化投资色彩很浓的期货市场,当时市场中对指数基金的力度也是将信将疑,但最终的市场走势证明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且从此使得商品价格上了一个台阶。不过仔细分析一下,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指数基金秉持“买入且持有”原则,为长期投资资金,不会轻易大举离场;而国内商品市场缺乏此类基金,进场的资金仅为热钱炒作,流动性极强。资金的流动性,决定了行情的波动频率较快。因此,我们只能是暂且冷眼观之,尚不可与指数基金相提并论。

    既然定义为热钱,那么短期内可以左右市场,但中期还是要看基本面是否配合这种涨势。但目前我们的看法无法过于乐观。首先是即将到来的北半球供应旺季。今年美国中西部度过了有史以来最凉爽的7月,在未来几天内虽然天气转干,但时间已经不多,丰收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干旱的概率。而国内方面,经过我们的实地调研,黑龙江地区今年大豆产量可能下降20%左右,但这对于北半球整体供应格局的影响十分有限。

    更为良好的供应前景来自南美。在经历了十分罕见的2008/09年度大减产之后,主要机构近期发布南美产量预期,认为2009/10年度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恢复增长。阿根廷农业部本周预计,2009/10年度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1900-2000万公顷,同比增加240-340万公顷,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在此前一周,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2009/10年度大豆播种面积为1850万公顷,产量预计为500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2009/10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100万吨,处于油世界和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测值之间。巴西Cerealpar公司预计,2009/10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5%,产量将达到620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美国农业部预计,2009/10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6000万吨,增产300万吨。

    目前单单靠资金挤压,已经引发了国内豆类市场迎来数年来最好套保机会的罕见情况,而良好的供应前景又使得我们对于四季度大豆市场保持偏空看法,因此对于目前的操作,我们认为多单落袋为安,应该是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做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