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顺价”终局粮价托市最后抉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03  
     连续两周,根据国家的安排,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7月23日、28日在东北各省举办的共50万吨国家临时收储大豆拍卖均遭到流拍。这样的结果和之前业界的预期倒是十分吻合。

    “我们根本就没考虑。” 很多东北地区的优质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原因是,此次国储拍卖的起拍价过高。企业竞拍过来就意味着亏损。

    据记者了解,即使遭遇了连续两次流拍,但国家似乎并没有改变顺价销售原则下调起拍价的打算,而可能采取委托油脂企业代理加工的方式来实现消化压力巨大的库容的目的。

    而今,2008年开始的国家临时储备制度也实行了将近一年,新粮收获在即,市场普遍预期国家的收储政策将继续执行,而国家对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的储备政策思路也将渐渐清晰……

    流拍前后

    对于近期国家临时收储大豆、玉米的拍卖,业界已经议论和关注了很久。因为自从2008年10月份,国家为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开始实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以来,对市场下游产业的冲击和影响就开始积聚。

    累加起来,六批依次下达的临储计划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共收储了725万吨大豆、3000万吨玉米,这一度使得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的油脂加工企业和东北、华北的玉米加工企业面临价格倒挂的困境,纷纷停产或者减产。

    这其中东北的油脂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因为他们都是以当地的国产大豆为原料的,但市场收购价格却需要跟随进口大豆的涨跌态势,后者已经占据我国大豆市场的80%。而3700元/吨的国储收购价要远高于不断到港的进口大豆。

    “在国储收购启动以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我的企业基本上1/3的时间在生产,2/3的时间在停工。”吉庆油脂的张恩志总经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的企业日加工能力为1200吨,2008年10月份刚刚扩建完成,但紧接着就遇到了金融危机和国储收购的双重打击。企业开开停停,较为好过的一段是刚刚过去的五六月份,那个时候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不断上涨,大豆市场价慢慢接近甚至超过了豆农们普遍认同的国储价,企业收购、加工生产开始有了一些利润。

    但是现在,随着7月份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的再一轮下挫,开工的条件又不再具备,因此张恩志停了机器,让工人们回家等消息。金泉粮油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情况也类似,总经理金海龙告诉记者,两个厂刚刚停工五六天。不过,他正在吉林长春投资兴建一个主要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年产60万吨的加工厂,年底即将投产。

    “如果当初在五六月份进行拍卖,应该可以顺价销售出去,但现在没有那个条件了。” 九三油脂的总经理田仁礼对记者说,“企业保本的原料价格应该在3450元/吨,而现在3750元/吨的起拍价自然没有企业去竞拍。”

    相比大豆拍卖的一无所获,临储玉米的拍卖倒是差强人意,7月21日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竞价销售的200万吨国家临时储存玉米,实际成交74.6万吨,成交比率37.2%,7月28日进行竞拍的193.75万吨临储玉米,实际成交92.83万吨,成交比率为47.91%。

    据吉林粮食批发市场市场研发总监袁强介绍,玉米拍卖之所以会好于大豆,是因为我国玉米市场并非大豆那样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由于国家对进出口的控制相对封闭,而国家2008年以来收储了3000万吨玉米,这个数量占到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1.66亿吨的近五分之一,而总体来看,我国玉米过剩大约2000万吨~2500万吨左右,“而前一阶段,市场已经把过剩的玉米消化殆尽,并产生了供应缺口,所以只能到国储买。”不消说,临储玉米的拍卖同样遵循了顺价销售的原则,成交价均在当初收购价1500元/吨(二等玉米)以上。

    压力如何解决

    顺价销售是多年来国家对于按照保护价收购上来的粮食作物的销售原则,它要求以最低收购价为基础,再加上相应的存储成本、贷款利息等确定起拍价投放市场,这一政策近年来使得国家一方面有效防止了谷贱伤农状况的发生,一方面也不会使得国家财政承担巨大的压力,可谓两全其美。

    对于小麦、稻谷以及玉米等国内市场比较封闭的作物而言顺价销售政策的执行难度不大,而2008年以来增加的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的临时收储却对其提出了挑战。一旦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制定的保护价和进口价格相差较大,则会导致下游产业的集体扭曲或停摆。

    而在如今新粮即将收获上市的前夕,如何能够为新一轮的收储腾出库容、做好准备,使得那些堆放在众多中储粮直属粮库以及地方代储库里的大豆和玉米销售流通出去,就显得尤为急迫。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国家在秋粮收获之后继续执行收储计划的可能性非常大,“美国2009年的大豆种植面积是增加的,因此短期内进口大豆价格将难以迅速上涨。”新湖期货商品期货研发中心经理时岩告诉记者。而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只能继续执行国储收购计划。

    “由于大豆产业链已经沦陷得很深,影响已经传导到种植者那里。新粮上市后市场价可能仍会低于农民的种豆成本。另外,国储的拍卖一般来讲会对市场产生价格压力,目前是黑龙江局部供求紧张,在整体供求偏松的市场环境下,接拍后供求紧张局面缓解,企业产品可能会面临市场下跌风险。”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这样来看,坚持顺价也有不得已的考虑。

    但东北众多的油脂企业的集体远离预示着大豆拍卖的难度。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官员目前正在东北进行相关调研,为政策的相应调整做准备。

    据知情人士介绍,黑龙江等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向上层机构提供解决方案,“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借鉴2009年油菜籽收购的经验,委托相关企业入市收购,自行销售,同时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

    2008年11月,国家对油菜籽进行收储,收储价格定在每斤2.2元,折合每吨4400元,这一价格,要比当时进口油菜籽每吨高出600元~700元。和大豆相似,这样的巨大差价造成了国内油菜籽产业受制于进口的状况。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油菜籽为130.3万吨。4月23日,商务部发布《大豆、油菜籽进口预警通报》。2009年前四个月累计进口约90万吨,增长近1.2倍,创历史最高进口量。而国内使用国产油菜籽的加工企业则普遍遭遇困境。

    2009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在南方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不过对托市价格进行了下调,为每斤1.85元,折合3700元/吨,甚至低于进口油菜籽的价格。

    与此同时,国家委托一部分规模较大、有一定资质的中央直属粮油企业和地方国有或民营油脂加工企业,按照不低于国家确定的托市收购价格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油菜籽,加工成菜籽油自行销售,自负盈亏。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如果油菜籽市场价格回升到每斤2.00元以上,则停止补贴。

    这样的政策有效地阻止了进口油菜籽的大量涌入。可谓巧妙地绕开了“顺价销售”的魔咒。“当然油菜籽由于含油量大,必须在短期内进行优质加工的特性也促使了这一政策的施行。”时岩说。

    代价与收获

    如果国储大豆借鉴这一政策,按照现在起拍价和企业心理可接受价位之间每吨300元的价差来计算,若要拍卖575万吨国储大豆,中央财政将支出17亿元的补贴费用。

    至于之前业内人士包括袁隆平教授所呼吁的降低起拍价的建议,目前来看还没有松动的迹象,“通过我和中储粮相关人士的接触,这不太可能。”那位知情人士说,“一旦降低拍卖价格,除了巨额的财政负担之外,会引起连锁反应,新粮马上就要上市了,很可能会造成进口大豆和国储大豆的交替性下跌,那样市场会更加不利和危险。”

    另外,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国家通过一年来对国内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的收储,中储粮手中掌握了相当多的油脂原料,对稳定油脂市场价格有一定的作用,毕竟之前我国在食用油这类食品上没有调控能力,而现在,一旦油脂价格上涨使国储顺价拍卖的条件形成,就会对市场价格形成压力,食用油价格这一对CPI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将不会大起大落。

    中华油脂网总编辑郭清保的研究分析为这一论断提供了依据:根据海关的数据统计,从市场流通角度考虑,当前年度,国内油脂供给减少量约为184万吨, “这表明以豆油、菜油、棕榈油为主的主要食用油消费需求的增速在变缓。”而之前之所以进口大豆会迅速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正是因为激增的需求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需求渐趋稳定,通过国储掌握相当的油料应该可以有效地调控这一市场了。”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中储粮正在各地大力兴建新的粮库,资金来自国家专项支持以及地方和企业的配套。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