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结局再现:是“猛药”还是“假药”?
首次拍卖后不到一周之内,国内大豆、豆粕和豆油现货价格以及CBOT大豆价格均没有太大变化,而国储再次以同样的价格拍卖大豆,结局也早在意料之中。在昨日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中,计划销售大豆50.26万吨(内蒙古计划交易10.14万吨、吉林计划交易10.12万吨、黑龙江计划交易30.01万吨),全部流拍。
对于国储拍卖的目的,市场普遍认为是为了解决库容问题以及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因此预计国储将在未来两个月内抛出500万吨临时储备大豆。然而,从国储大豆拍卖的定价来看,却丝毫看不出国储有向市场释放大豆的意图。尽管目前的定价已经令国家有所损失,但是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3750元/吨的起拍价仍然过高,那么国储以这种形式拍卖的目的是什么?有业内分析师表示,也许国储不降价拍卖,是本就不想抛售,因为以明显不能成交的价格拍卖并不合常理,而且腾出库容这一需求也可以通过抛售玉米来实现。
如果未来两个月,国储如预期一般抛售大豆,随之而来的就是秋粮收获。而今年美国产区天气良好,且大豆种植面积预期增加,因此美豆供应加大的可能性很高,价格也必然会受到压制,国内也势必面临再次采取托市政策的问题。分析师进一步解释,如果国储抛售的压力与新豆上市的压力重合,那么将会令豆价更弱,而仍采取托市收购政策,将会出现刚刚抛售后立刻买入的情形。
不过,今年国内大豆产区持续遭遇不利天气,加之种植面积缩减,因此市场一直传言减产的可能性很大。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关向峰表示,如果大豆确实大幅减产,国储很有可能利用其中机会,完成销售策略。不过,假设国储不能顺利完成“顺价销售”--据说国家也有意让国储把手中的大豆储备转换成豆油,从而平衡目前国内豆油“外强中弱”的市场格局,对国际油脂企业的扩张形成遏制,同时参与恢复重建市场对非转基因大豆的消费信心。总之,面对“顺价销售”国储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束手待毙状态,反而手中亦有好牌在等待开张。
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只要国储无法以市场认同的价格拍卖,对连豆的影响就更多地存在于心理层面,无论拍卖买多少次,只要国储大豆没有流入市场,就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