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场传言的政府或补贴大豆加工企业,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补贴加工企业不如补贴豆农,关键是要让中国的大豆进入流通领域。
“国豆”首次面市 全部流拍
去年全球商品价格大跌,为了确保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国家先后四次进行大豆收储,共计划收储725万吨。其中,约150万吨为中央储备,短期内无抛售计划;剩余500多万吨为临时储备。
据报道,因为原料价格问题,今年初黑龙江省97%的大豆加工企业不得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同时,黑龙江省粮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农民手中余豆仅为25万吨。东北的大豆加工企业很快将面临无料加工的局面,企业方曾多次表示希望国储大豆以补贴价抛售。
昨日,大豆加工企业终于盼来了抛储,但却没有盼来希望的“补贴价”。23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设分会场)举行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交易大豆共49.99万吨。其中,黑龙江省30万吨、吉林省10.06万吨、内蒙古省9.93万吨。
早上8点30分,内蒙古大豆准时开始交易,起拍价为3790元/吨,等待交易的均为二等大豆。紧接着,吉林的二等大豆、黑龙江的三等大豆分别以3790元/吨和3750元/吨的起拍价开拍。上午12点10分竞价结束,三省大豆无一例外遭遇流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