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去年10月,新季大豆上市,国家以1.85元/市斤的收购价收储稳定豆农信心。然而,危机也随之而来。国产、进口大豆每吨几百元的价差,国储大豆的只收不售,直接累及黑龙江油脂企业。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调查,企业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约亏损500~1000元,不少企业去年建成的生产线直到现在还没有开工;而停工停产,企业每月则需要支出10万~20万元的管理费。
开工,亏损;不开工,还是亏损。艰难抉择之后,不少企业决定,新上大豆加工项目,但是,工厂要建在黑龙江之外的省份。
“没办法,企业得生存,得对员工负责,不能光谈民族感情。”对于放手省内的大豆加工业务,龙江福粮油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更多的是无奈。据了解,龙江福将在辽宁兴建一座年处理能力100万吨的大型油厂。目前营口分厂已破土动工,年加工进口大豆的能力将比在黑龙江的油厂多出60万吨,预计一年内建成投产。此前,龙江福的主要生产基地都在东北大豆产区,原料也完全是国产大豆。宋胜斌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导致下游需求持续低迷,油脂企业内有国储价格的拉抬,外受进口大豆的冲击和南方沿海油厂低价产品的挤压,生存空间几乎殆尽。
金泉粮油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新厂建在吉林省长春市,年处理大豆能力60万吨,是黑龙江工厂年处理能力的2倍。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用进口大豆也是不得已,现在加工国产大豆不挣钱,用进口大豆每吨最高能挣到400元。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油脂企业落脚点的选择很有讲究。据了解,黑龙江省为保护国产大豆,限制当地油脂企业加工进口大豆,而外省并没有这样的限制。不少企业选择落脚长春,首先是因为长春具有地理位置优势,距离黑龙江哈尔滨和辽宁大连港的远近差不多,便于企业根据现、期货价格择机而动;另外,吉林省目前除四平红嘴油脂有限公司外,没有大型油企,便于企业拓展业务。
担忧事实上,油脂企业南下建厂并非是今年的新闻。九三油脂2004年已开始在沿海建厂,当时业界对此多有非议,但这并没有阻止九三油脂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对此,其总经理田仁礼的解释是,之所以在天津、大连和广西建设加工进口大豆的大型榨油厂,主要是用沿海加工厂的利润来弥补黑龙江加工企业的亏损。如今,九三油脂在黑龙江省的5个加工厂已基本全面停产,但工人还照常开工资,靠的就是沿海3个厂的支撑。
对于早先去沿海建厂,田仁礼称之为是企业谋生存的不得已之举。而如今,田仁礼的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弯,多次公开呼吁“不要再建厂”。对此,他解释说,当初九三油脂在沿海建厂时,国内产能并不过剩。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记者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国油脂企业产能将近8000万吨,但实际需求只有4000多万吨。产能过剩一半以上,企业开工率最高的只有50%。
对于今年4月28日,中粮集团天津粮油综合基地一期22万吨粮油仓储项目奠基,田仁礼很是纳闷:“在国内产能已过剩的情况下,国家还批准中粮的粮油项目,这不是在为进口大豆推波助澜吗?如果是为了国产大豆产业,那为什么不在大豆主产区建粮油基地呢?”
当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因无法收购本地大豆而南下建厂时,进口大豆的大举进入便不可避免。海关总署7月1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月进口大豆471万吨;1~6月进口大豆220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23万吨增长了28.2%。大豆进口量的与日俱增与黑龙江省本地大豆加工企业的大批倒闭、停产和半停产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部分油脂企业完全关停国产大豆加工业务,全面涉足进口大豆加工。黑龙江是我国国产大豆加工业仅剩的一块净土,如果因当地的油脂企业放手而给了进口大豆以可趁之机的话,那将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失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有关负责人心急如焚。事实上,当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纷纷采用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豆农也会随即放弃种植没有利润的非转基因大豆,跨国粮商通过操控国际大豆价格、把扼流通渠道,迫使国内榨油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才是目前国产大豆市场恐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