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中国粮仓”让国人放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7-02  
     沃野千里的河南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今年政府、群众千方百计战胜50年未遇的特大旱灾之后,夏粮夺得丰产和丰收。地处豫东的周口市麦收已结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成为黄河以南全国首个单产超千斤、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20年前实现黄河以北第一个吨粮市的焦作,今年该市多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突破1200和1300斤大关,超额实现农业部确定的高产创建目标。

    在遭遇旱灾后,河南是如何托起了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农业生产已摆脱“望天收”

    “虽然遭遇少见的旱灾,但是我们这边的浇水灌溉还是跟得上,今年的总体收成还是非常好的,我家种的小麦每亩均产都在1000斤左右,而且又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陈和二李村的村民李显清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周口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市,全市小麦总产约占河南省的1/6,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0亿斤以上。在遭遇了去冬今春以来持续130多天连续干旱的自然灾害天气,该市迅速动员全市所有干部群众开展抗旱保苗夺丰收。

    “今年的夏粮生产在起点更高、难度更大的情况下,大灾之年又夺全面丰收。”谈起今年的小麦收获情况时,周口市农业局局长张继林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据张继林介绍,该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近2万个点的采样调查和省专家组的重点抽查显示,全市小麦自然播种面积1055.2万亩(折实面积992万亩),预计平均自然单产974斤(折实单产1036.3斤),较上年增产71.3斤,总产量达到102.8亿斤,较上年增产9.9亿斤,单产、总产均再创历史新高,成为黄河以南全国首个单产超千斤、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

    地处豫北的焦作市是国家的粮食高产区,1988年就实现了黄河以北第一个吨粮市。焦作市农业局长宋作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河南大旱之年却获取了全国小麦万亩高产之最,温县赵堡镇、修武县周庄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58.3公斤和622.6公斤,孟州市城伯镇万亩示范片亩产突破了685.7公斤,均超额实现了农业部确定的高产创建目标。”

    当然,周口市和焦作市仅仅是河南农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河南省有效灌溉面积、小麦良种覆盖率均大幅增加,不断涌现的抗旱高产品种、小麦栽培技术的提高、坚持低中产田改造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增强了河南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免疫力。

    惠农政策成最大引擎

    “政府投资新增很多抗旱水利设施,比如20眼大规格的灌溉用机电井,可以保障我们村以后再遇类似旱情时都能从容应对。”河南沁阳市西向镇新庄村种粮大户李大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事实上,农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河南各市县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在连续六年被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濮阳县,农民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种粮积极性非常高。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种植达到100万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管理,保证了小麦健康成长,避免了病虫害。高标准的农田和水利设施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及时有效地抵御了旱灾。胡状乡、五星乡等乡镇的小麦单产达到556.9公斤和556.2公斤。”濮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田平金告诉记者。

    在焦作市今年落实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推广、农技推广的补贴资金近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投劳发展粮食种植与生产的积极性,该市今年的夏粮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0多万亩。

    在周口市小麦良种的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全市采取了晚播技术,避过了今年春季连续几次的“倒春寒”袭击,全市麦田没有发生大的冻害。该市完成测土配方的430万亩麦田,平均每亩能增产65斤以上。

    此外,今年是河南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第一年,河南省各地千方百计地大量改造中低产田,在改造项目区采访时,粮农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经改造后的农田一般能增产两成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当干旱天气来临时,由于村民容易产生等雨的心理,如果一直没有雨水,村民往往会一哄而上地进行抗旱保苗。在个别因引水、抽水的硬件设施薄弱的地方,就会发生排队等候使用抗旱设备的现象,不利于迅速全面地解决旱情。对此,专家建议,要挖掘更大的粮食生产潜力,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在引水、抽水灌溉的硬件设施方面尚须加大投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