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因素,是导致大豆市场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外价差,左右了市场的取舍、起伏,最为突出的是大豆。据有关油料加工企业测算,年初进口大豆的价格在每吨3500元左右,企业每加工一吨可获利约200元,而加工国产大豆只能保本甚至亏损。去年10月以后,受经济危机影响,国际海运价和大豆价格明显下跌,国产大豆价格远远高出国际市场的平均水平,中国因而成为大豆“价格高地”,国外转基因大豆趁势蜂拥而入。有关专家分析指出,1995年我国进口大豆只占总供应量的7%左右,以后逐年上升,到2008年,这一比例已达69%,预计今后几年还将持续增加。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使占据价格优势的“洋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
油脂油料加工能力的“神速”扩张,。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山东,去年山东大豆进口量达到839.1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22.4%,比上年增加230.7万吨,增幅高达37.9%,而2007年已比2006年增加进口30%多。连续增长的主要动因就是一批加工企业陆续投产使得产能急速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山东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5.5万吨,年可加工大豆1650万吨。现在全国年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大豆的省市已有7个,除去年进口大豆状元山东外,位列榜眼、探花的江苏、广东分别进口了675.5万吨和597.2万吨,后起之秀的天津,去年进口量增幅位列全国第一,实际进口大豆273.1万吨,但后劲十足,仅某大集团今年4月启动的一个粮油综合加工项目建成后,油脂油料年加工能力就将从目前的800万吨扩张至1500万吨,进口大豆将是主要的原料来源。
产能的迅速扩张固然与国内旺盛的需求有关,但由此带来的贸易失衡以及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强力冲击,却是始料不及的。以“洋豆”为主要“食粮”的强大油脂加工业,难免又重蹈前几年钢铁加工业不得不强吞铁矿石价格疯涨苦果的覆辙,进而带动国内食品市场大幅度波动。
不久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目前的全球危机已经从金融行业转为实体经济的问题,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产能过剩。作为世界加工大国的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多种原因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第一波世界经济危机中没受大挫折,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忽视经济结构方面的严重潜在矛盾,放慢调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