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政策难阻恶性循环
利好政策的引导下,生猪生产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广东省委农办调研处调研员许伟滨指出,猪源有了保障,2007年以来居高不下的肉价逐渐降低。
据介绍,国家为控制肉价上涨,陆续出台了诸如母猪补贴、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发展规模养殖补贴、免征养殖(猪)企业所得税、明确发展规模养殖(猪)用地、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生猪生产发展扶持政策。受此刺激,各地的生猪存栏量都迅速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生猪年末存栏46264万头,增长5.2%;生猪出栏60960万头,增长7.9%;猪肉产量为4615万吨,增长5.6%。
充足的猪源,肉价逐渐下降,也让 猪贱伤农 的可能性增加。今年春节后生猪出栏量日益增加,猪价也连连下滑。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4月底全国猪价急速下跌,猪价已跌至成本边缘。
养猪形势日益严峻,会场养猪代表们不禁疾呼国家应该出台政策保护猪农的利益,稳定生产,否则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 的恶性循环会再次上演。
政策应适应实际变化
高利润是生猪产业非正常发展主因。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吴秋豪认为,正是因为2007年底猪源稀缺导致猪价疯涨,养猪暴利,养猪才大规模扩张。按当时饲养成本正常计算,卖一头200斤的肉猪可纯获利400元以上。外来资金(诸如房地产商、IT业等)也纷纷进军养猪业。
广东肇庆莲花原种猪场副场长唐继成也认为,养猪户不可能单为了补贴而建猪场,高利润才是养猪扩张的主因,扶持政策仅是甜头。
唐介绍,去年该场所获的50多万元国家补贴全部用于猪场的扩繁建设,但去年引种和扩建猪场总共花了上千万元。显然,补贴对于真正投资养猪的资金仅是杯水车薪,投资养猪的资金来源更多需要依靠猪场自身赢利积累。
如今生猪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唐建议,国家的生猪扶持政策应该转变方向,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的措施,以免出现非正常大规模淘汰种猪的情况。 比如在食品收购、调运、加工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保障猪农的利益 唐场长认为,政策过度干预市场规律并非明智之举。
有些扶持政策(如母猪补贴)已不宜继续使用 ,许伟滨指出,随着现实的变化,国家应改现有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加大诸如环保建设、种猪改良、饲料研究等基础性研究的投入。 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母猪的年产仔数和肉猪出栏数等,同时建立生猪最低保护价和猪肉储备制度,达到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的目的。
环境 比补贴更重要
围绕政策实施情况,代表们普遍有怨言,认为国家政策是利民为民,但到了地方政府却因种种原因 大打折扣 。而广东长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健常却认为: 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更大问题是养猪业生存环境受到了挑战。 养猪行业在广东很多地区被驱逐是行业的最大危机。
一些地区对发展养猪持消极态度,普遍认为养殖企业从2008年起取消企业所得税,发展养猪生产对当地经济增长没有贡献,而中央的扶持资金又需要当地政府配套;此外动物疫情和当地政府官员政绩连在一起,而且疫病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疫病风险越来越大;环保问题,节能减排同样是政绩考核的内容。
有养猪人士将扶持政策形容为 中央请客、地方买单 。江建常认为,政策是中央政府制订的政策,要靠地方政府来买单,就是由于这个措施,使得地方政府和养猪业得矛盾加深。